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11月份,笔者上了一节"杠杆"的公开课,其中力臂概念的建构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由于力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在形成正确概念之前已从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前概念,即力臂是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这样对新概念的建构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力臂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学生容易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成力臂。针对难点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突破力臂难点的基本思路是:在引入力臂时,着眼于使学生初步理解力臂的意义,并根据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原理来加深理解力臂的概念。利用直观手段,借助演示实验和设计一些自制教具来探究力和力臂的关系及确定某力的力臂。以问题为先导,增加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的不同作用的对比度,让学生在对  相似文献   

3.
一、"力臂"概念的教学困难长期以来,"力臂"一直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大难点之一.其教学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1.在教的方面的"空降"现象教师难以向学生展示"力臂"概念的清晰、确切的物理意义,无法展示其对杠杆转动的实际影响,不能向学生明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只好将概念凭空地、囫囵地灌输给学生.2.在学的方面的"空心"现象即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力臂对杠杆转动影响"的相关物理事实的支持,没有获得相应的抽象概括、生成"力臂"概念的内部思维过程的支持,只能将"力臂"概念的学习退化为鲜有理解成分的、纯粹的记忆过程.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一旦面临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认知背叛",如将力臂误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等等.二、几种难点突破的尝试与不足针对上述教学困难,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化解难点,突破"力臂"教学这一"瓶颈",目前见诸于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的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讲授练习式  相似文献   

4.
正本章是九年级上册的起始章,包含的知识点、物理概念比较多,我们把它分成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三个单元来分别解析其中的典型问题。一、简单机械典型问题解析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D.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中的力臂的教学是个难点,难就难在学生易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视为力臂。显然,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若照本宣科,把力臂的定义直接介绍给学生是不行的,在这节教学中,我采用画图、实验、设疑相配合的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力臂的主要教学过程叙述如下,供同行们商榷。 首先,将书上本节教材每个图画在黑板上,介绍有关物理定义、名词(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力的作用线)。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不仅是初中阶段学好杠杆类知识的关键,也是后期学习力矩、刚体等知识的必需.但由于力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在形成该概念时容易受日常生活经验中先入为主的心理倾向干扰,常会形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这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A点的F的力臂.误解:力F的力臂即杠杆上OA这段距离.正解: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再从支点O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A’点,力F 的力臂为OA'这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辨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把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误认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图2中,力F的力臂是 OA',而不是OA,更不是AA'.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杠杆的支点不明确或不明显,所以在画力臂时,一般要根据杠杆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作为杠杆必须能在其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力各的概念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画杠杆力臂的方法及步骤:①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支点;②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具体画垂线时可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平移三角板,直到另一条直角边过支点,画出其连线即为力臂.3.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不控重物时,调节杠杆两…  相似文献   

9.
1 .力臂一定都在杠杆上吗?答: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如图1所示,若力的作用线与杠杆本身垂直,则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恰好在杠杆上;如图2所示,若力的作用线与杠杆本身不垂直,力臂同样需要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则作出的垂线段就不在杠杆上.所以,只有当力的作用线与杠杆本身垂直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力的作用线与杠杆本身不垂直时,力臂就不在杠杆上.因此,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图1        图22 .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答: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将定滑轮看做…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不仅是初中阶段学好杠杆类知识的关键,也是后期学习力矩、刚体等知识的必需。但由于力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在形成该概念时容易受日常生活经验中先入为主的心理倾向干扰,常会形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这个错误认识。当  相似文献   

11.
力臂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针对难点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突破力臂难点的基本思路是:在引入力臂时,着眼于使学生初步理解力臂的意义。利用直观手段,以问题为先导,增加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的不同作用的对比度。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有一个概括过程,即观察并区分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12.
误区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A点的力F的力臂. 误解:力F的力臂即杠杆上的OA. 正解: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再过支点O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A’点,力F 的力臂就是OA’,如图2所示. 辨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把“支点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杠杆的六要素分别是:杆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支点:杆杠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支点在杆杠上.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阻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在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时关建的问题是力的作用线怎么画,力的作用线是画一条与该力重合的直线,重合的部分用实线,没重合的部分用虚线,动力作用线与动力重合,阻力作用线与阻力重合,然后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才是该力的力臂,如果垂足在实心线上就可不画力的作用线.  相似文献   

14.
"杠杆"是简单机械一章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其重点之一是力臂的学习.力臂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力的作用线在引入力臂概念时的重要性,学生很难理解力臂概念.另一个重难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本上探究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平衡条件,对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等情况下杠杆平衡条件没有探究...  相似文献   

15.
备忘清单 1.认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相似文献   

16.
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机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被称为“杠杆五要素”,其中力臂是杠杆最关键的要素.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正确判断、规范地画出力臂,才能解好题.一、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杠杆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因此首先应该搞清楚两个概念:支点和力作用线的定义.支点的判断是画力臂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是依据经验来判断,从物理上讲就是杠杆绕其转动的那个固定点.如图1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的示意图,显然支点是锤头与木板接触的那个点,即图1中的O点(支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如图2所示是用硬棒来撬…  相似文献   

17.
黄朝东 《中学理科》2002,(9):39-43,47
二、要点说明1.杠杆(1)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作图方法:先明确支点和力的方向,然后画力的作用线,最后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注意:力臂既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也不是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简单机械"杠杆"的教学中,了解杠杆的构造(5要素)是教学的重点,会画杠杆的力臂是教学的难点。而杠杆的力臂既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基础,也是杠杆分类的依据之一。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反复作图来强化力臂,虽然学生在短期内能形成一定的力臂概念,但时间稍长就容易遗忘。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完成后,学生存在杠杆只有在水平静止时才处于平衡状态、力臂在杠杆上等错误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作图题易错点进行分析、归纳后  相似文献   

19.
误解1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错解力F的力臂即为线段OA.  相似文献   

20.
(三)在“变式”体验中建构原理 ——中学物理《杠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形状各异,但都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称为支点。杠杆受的力分为动力和阻力,支点到动力或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是阿基米德发现力学规律的得意之作,他得出了著名的杠杆原理。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建构概念、原理,是当前理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可是一到现实的课堂,杠杆原理与认知建构理论就怎么也不能相映成趣:1.力臂的定义比较抽象,总是由教师给出、学生记住;2.杠杆平衡的条件还是教师演示,学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