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发祥 《语文天地》2012,(16):77-7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感知文学人文美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大多文质兼美,令人百读不厌。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读图,对文学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对经典知之甚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培养审美能力。如何利用经典美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推荐经典美文,让学生发现美学生由于阅读量少,加之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源于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环境。因此,对于审美教育视觉下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名著自身所特有的魅力,进而通过这些文学名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更加充沛的创作情感。换言之,就是通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为全面贯彻实施语文新课程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名著,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材料。因此,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固有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必须关注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的文学名著.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赏析,要注重泛读与精读、阅读与摘抄、积累与背诵、熟读与写作相结合.在<走近林冲>一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导读、通读、寻读、品读、悟读这"五读法"课型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引言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8.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古诗词,和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古诗词教学应关注审美特征,而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名句,感受古诗词音律美;借助语言媒介,再现古诗词的形象美;关注经典形象,领悟古诗词的意象美;揣摩精妙用词,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审美规律,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人格。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古今名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培养对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培养审美语感能力、树立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四个方面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内心已有追求美、欣赏美的欲望与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达到必要的语文教学应用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外,还必  相似文献   

13.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依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是首要任务。也就是说,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语文教师不可忽视或掉以轻心的是品德教育、人格  相似文献   

15.
<正>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说明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一个人形成完美人性,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总体目标中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中都规定,古诗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诗歌声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指责中国学生的古文底子很差,现代文也不好,作文好的就更少。学生语文差与语文教学的不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陈旧的语文教学没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没能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情感贫乏,想象力枯竭,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态。其实语文一方面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具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心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逐步形成审美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能力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道破了学  相似文献   

18.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蕴涵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时阅读速度"与"实效阅读速度"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元阅读"模式;注意"阅读疲劳现象"的消除.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培养中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