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在批评的时候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2.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常用方法。用智慧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批评学生,为学生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选择正确的方法批评学生,不仅不会  相似文献   

3.
杨冬艳 《宁夏教育》2009,(12):69-69
教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学生不良行为。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是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批评教育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给予的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求知、上进的愿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对他们的批评更是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用恰当的方法,发挥"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 教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恰当使用批评,能给学生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批评不但是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6.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7.
王玉红 《中国教师》2012,(20):76-77
<正>"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舆论呼吁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批评的方式被否定与抛弃了,仿佛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过多地强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却忽视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与调控。教师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是批评,也"和颜悦色"润物无声",不敢太过严厉,怕引起学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招来家长的误解。实际上,批评和表扬像鸟儿的双翼,在教育学生中缺一不可。批评好比园丁手中的剪刀,既要修剪树木的枝杈,又不能伤其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正确适当的批评教育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尽快走出不良行为习惯的阴影,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不适当的批评,则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我们认为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9.
批评有方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手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不良行为发生实质性改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0,(1):25-25
刘成昌在《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教师批评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若掌握不好尺度,反而会引起师生间的隔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批评除了要有情感的投入,真诚、理解、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特别是在一些体育教学观摩公开课中,我发现: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或错误,越来越不敢批评了。如果批评了,就有人说教师"不尊重学生"、"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教  相似文献   

13.
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事物总是辩证的。直来直去、直言不讳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底坦荡,待人真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优点,即使对对方有所冒犯,也会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得到谅解。但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都行,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批评看作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良药,科学地运用批评这一手段去教育学生,用批评为学生点亮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通常采用批评的方法,但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从批评的原理、态度、方法等方面对批评艺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经常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有效消除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对集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使一定时空的教育环境质量稳定在师生能心无旁骛地交流情感和交换信息的水平之上,使师生密切配合顺利完成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的条件充分;二是帮助个别学生认识遵守规范、遵守公德的重要性,督促其对自己不良行为进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调控方法,是对教师不良行为一种否定评价。其教育意义在于使教师认识到某些思想和行为的不当,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其克服、纠正并彻底根除不良行为。校长若能讲究批评策略,就可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教师积极性,消除不良行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  相似文献   

18.
朱永兰 《青海教育》2014,(9):107-107
时下教育界兴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赏识教育,即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而忽视其缺点。然而,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笔者认为,赏识教育诚然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但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恩威并施,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和反思,从而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批评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极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讲求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批评有方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手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不良行为发生实质性改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有“文章”。一、倾注爱心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学生,方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指出学生缺点时,教师应该从爱出发,用真诚的教诲使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对教师讲真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提醒、警示,是纠正缺点的有效手段。教育工作者在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有根有据,要就事论事,还要有回旋余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