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似论”是指相似的理论。所谓“相似”是指“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矛盾的统一”。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着同与变异。因为“同”词汇教学才有的规律;因为“变异”,词汇教学才能有所拓展。通过与“able”一词的“同”,找到词汇教学相应的规律;通过与“able”一词的“变异”,使词汇教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相似文献   

2.
陈悦欣 《广东教育》2009,(7):102-103
一、2009年离考广东历史试卷特色 2009年高考是广东X科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我常对学生说,你们是“末代皇帝”啊,末代皇帝基本上是败家仔,卖国又败家,以此来激发考生的学习热情。还好,他们没做“末代皇帝”,成绩不错,平均分119.8,120分以上占54%。今年的历史试卷也非“末代皇帝”,它继承了几年来新课程的命题方向,总结起来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区别汉语自动分词中的“切分变异”、“组合型歧义”和“分词不一致”这三个概念,着重就“切分变异”这一分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考证,并在真实语料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切分变异字串在观察语料库中出现次数。探讨切分变异消解的原则。同时,本文还就“金本位”高质量分词语料库的建设提出设想和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错误驱动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刘瑞明先生“‘猫儿匿’的妙趣”一文 ,将该词释为与真猫无涉的“卯匿” ,是前暗后明的同义语素复合构成的隐实示虚的谐音趣难词。其实“猫儿匿”是对其本源词“猫儿盖屎”的变异、引申与雅化。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也随之而发展变化,历经数千年之久,文言文与现代的语体文已有了相当大的距离。这正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所在。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学习文言文,常常由于一个词弄不通,整个句子就无法理解。“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一个“全”字不通,整句就无法翻译。研究语言的变异,词的变异的研究,占居重要位置。但文言词汇和现代词汇究竟有何异同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语言学界的前辈,通过辛勤的劳动,研究了词的变异,指出了两条规律:一、  相似文献   

6.
在两宋词坛,叶梦得和朱敦儒均被归为南渡词人群。两者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都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由于两人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的词风特色,在转变前后,也都各不相同。叶梦得词前期婉丽,“靖康之难”后则有“雄杰”之气。朱敦儒词早期清疏狂放,“靖康之难”后则变得沉郁、悲慨、苍凉。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人教版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4 2页“这两种细胞的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笔者认为此处的“变异”一词用法欠妥。从细胞分化的定义看 ,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但是他们起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具有一整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而变异一词多用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从遗传信息的表达方式看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一整套基因 ,这些基因并不是同时都在表达 ,缘于这些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着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上的差异 ,如红细胞能够合成血红蛋白 ,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境是滋生语言变异用法的土壤.有些情况下,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在语用层面的变化导致了新用法的产生.“真心”一词即在网络语境中获得了一种新用法.这种新用法是从它相对应的常规用法中派生而来的,我们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了描写、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释“鏖糟”     
学界过去普遍认为“鏖糟”是连绵词。经考察这个词不是连绵词,而是来源于“奥渫”、“燠糟”的复合词。“奥渫”一词早在汉代出现,“奥”、“渫”一同表示“浊”的意思。“鏖糟”的“鏖”是“奥”或“燠”的假借字。后来出现的“骯脏”一词也一样,是与“奥糟”有音变关系的连绵词,亦可称“类似连绵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