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将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初一年级是初中的起始阶段,也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适应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并从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阐释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想想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历程,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培养学生多翻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字词的音、形、义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入手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当从读、说、品、写等几个方面入手,只有抓好这几个方面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严格常规要求,养成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是要有常规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常规要求下,日积月累提高语文素质。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习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明确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就要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注重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写字、笔记、使用工具书、作业、背诵到课堂说话表达、课内外阅读、考试等等,学生都应该呈现比较规范的行为。比如课外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不是作业的作业来训练。如:每周掌握20个熟…  相似文献   

6.
正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益一生。要想提高英语学习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个学期笔者任教了两个初一班,学生经过了小学三年的英语学习,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想提高英语水平,良好的习惯培养是当务之急。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着重讲了初中英语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初一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学生由小学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在这一重要阶段,教师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倡导学生多读书勤练笔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本文从使学生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进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常规检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初一新生的良好语文习惯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语文复习的一大重点就是作文,而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是无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即使写了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针对这种具体情况。我在组织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时,总是用一段时间从帮助学生回顾过去的生活情景入手,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表现技能与归宿,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料可作了。农村中学的学生往往不象城镇中学的见多识广,对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成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想为社会及上一级学校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就要从养成教育入手。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良好教育,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包括自然情况及社会情况,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翔实而丰富的素材,从而也就避免了写文章时提笔不知从何下  相似文献   

11.
胡健 《考试周刊》2010,(18):61-61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人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写好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在小学阶段,写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人们重外语轻母语,鼠标代替用笔,书法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些因素也影响到语文老师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学校开设的写字课让老师变成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的作业课,写字课形同虚设,对学生的写字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从四个方面入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是一个日浸月润、潜移默化的学科。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先预习。预习不是读课文查生字这么简单,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学生可以这样预习。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需要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这几个方面出发,探索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对初一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关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复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受农村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都普遍较少,语文视野狭窄,见识囿于课本。根据农村初中的客观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时间、精力、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及配合教材内容等因素,在初一年级段,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上。为此,笔者通过开展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特别强调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是新大纲中带“导向性”的要求之一。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尤其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现今中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语文习惯无疑是重要因素。澳门培正中学的邓景滨先生指出: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自控,使智力活动持之以恒而得到成功,并能补偿学生本身智力的弱点。邓先生列举了六种要培养的主要的语文习惯:(一)书写习惯,(二)学习习惯,(三)阅读习惯,(四)写作习惯,(五)语言习惯,(六)储存习惯。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因为教师的习惯如何,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笔者由于工作之便,经常接触中学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作业,常感到相当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习惯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听、说、写的训练,是英语成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现代学生缺乏的恰恰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笔者,从培养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怎样培养良好的英语习惯,以及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教学实际方面可做如下考虑:(1)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课前预习习惯;(2)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听课习惯;(3)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语文教学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动口动脑(回答老师的提问)的机会多,而动手动笔的机会少。笔者最近在市里听了三堂初中语文课,三堂课学生竟不用动笔写一个字,学生读一读,老师提问议一议,课堂确实轻松愉快,但我倒是有些担心,这样长此下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许并不十分有利。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却是极力避免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局面,我认为语文阅读课上必须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例如让学生做做“圈点批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