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文坛上,自学成才而又勤奋多产的沈从文既以散文见长,尤以小说著称,其代表作《边城》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杰作。一、关于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还有休芸芸、凤哥等,湖南省凤凰县人,1902年生。他的家庭原是当地名流,祖父曾任云南昭通镇守使和贵州总督,父亲也在军中供职。军人世家的期望使沈从文很早进入私塾,然而,他却不能容忍那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边城>(节选)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阅凑与欣赏)中的第一篇.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欣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刻画、和人物塑造,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小镇,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故事就在翠翠朦胧的爱情中开始了……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尘杂,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澄澈、明净、真实。走进《边城》,我感动于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正>本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端午节这一线索,厘清文章思路;2.通过朗读等手段,借助对语言的分析品味,让学生发现翠翠爱情成长发育的过程;3.体会《边城》所表现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教材分析:《边城》原文二十一章,苏教版必修二节选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属于教材中的典型长文。教学中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抓住一条主线,引领高一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品味。教学内容过程预设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课前,师板书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课前检测,内容为字音、字形、词义。以组间互相出题的形式进行,完成后各小组质疑,老师点评,并齐读巩固。师(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进行预习,了解了写作背景,掌握了作者生平,熟悉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边城》自1934年问世,距今穿越了八十年的悠悠岁月,那里有绵绵青山,沧桑古城,吊脚竹楼衬着白色孤塔。有人说,边城那里的山是归根山,那里的水是忘情水,那里的石是三生石,那里的人是有情人。这节课,就让我们紧跟着沈从文先生,去看看那山、那水、那人。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齐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苏教版必修二中的小说《边城(节选)》具有比较明显的美学特征,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范本。本文通过美学、审美教育、文学解读的相关理论知识,分别从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7.
边城(节选)     
教学对象:电子专业班级人数:39学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维度:通过本课插叙式写作手法、主线支线相交错的较为复杂情节的学习,感受鲜明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边城》,没有设置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营造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没有渲染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只是以细腻简练、散淡自然的笔法袒露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让读者于惶惑与冰冷中冷静地思索生命主体的惆怅与迷惘。  相似文献   

9.
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的冲突的思考与隐忧。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文化女神,爷爷是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 15 94年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据说 ,故事源于发生在 13 0 3年意大利维洛那城的一件真人真事 :有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 ,因双方家庭是仇家 ,结果不但不能互相结合 ,反而双双殉情而惨死。莎剧是根据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写于 15 62年的一首长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哀史》改编的 ,却化腐朽为神奇 ,完全改变了故事的内涵。课文节选的是高潮 (结局 )部分。矛盾冲突集中、张弛有致、节奏感强是《罗》剧的一大特点。在布鲁克的诗里 ,故事发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而莎士比亚却把它缩短为“五天”。情节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高中新课本节选该剧的最后一场戏,是全剧的精华部分。品读这场戏,可以揣摩、领悟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边城》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展现出的风俗人情之美,很多同学对湘西天人合一的世界无限神往。(板书:田园牧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边城》的主题和翠翠很关注。(板书:翠翠)(幻灯片)一个美国学者给沈老的诗:"我知道许多管船渡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生齐读。师:那么《边城》里翠翠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作品里的描述。(幻灯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撰写的《哥白尼》,介绍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的感人业绩,激励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斗争、敢于创新的精神。法国著名文学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地位:《边城(节选)》处在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课文均是中外名家之作。他们或展示古典英雄的侠肝义胆,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或揭示封建社会民众的麻木愚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或赞美人间真情与人性美。人文内涵深厚,艺术各具特色。本单元的安排重在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人性,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体味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品味创作动机1.《边城》题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1934年)2.《长河》题记: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青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青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湘西偏远山区一幅牧歌式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现了自然、淳朴、充满人性的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特有的生活。小说倾力表现人性的美好:刻画了老船夫的质朴、善良、刚健、顽强;翠翠姑娘的天真、纯朴、自然、灵性;船总的豪爽、行财仗义、正直无私;天保、傩送两兄弟的强健、能干、豪放、豁达……湘西边城就像一个人问世外桃源。这里人们生活清平,没有邪恶、奸诈与物欲之争。这里人性尽善尽美,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创作这篇小说的宗旨:“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这是一篇赠序,是勉励之辞。在这篇赠序里,宋濂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作者运用对比、比喻、联想等手法,叙议结合,彰显独具魅力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1934年完成的一部作品,寄托了作者对于爱和美的理解。湘西明净秀丽的风光、淳朴的人性、纯沽的爱情在经过沈先生十几年回忆的酝酿发酵,由他灵动的笔娓娓道出,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静美。教授这篇课文时,文中风情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祖孙之情手足之情纯朴之爱,学生很容易能感受到。往探处讲边城人内心的孤寂、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民族道德的重建等,学生也能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怀着对湘西世界无以言说的温爱,寄寓着对人类社会“美”与“爱”的理想,沈从文于1933年冬至1934年春谱写了一曲清婉的牧歌一边城》,以希实现他“用一枝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彤式”。现从以下几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0.
怀着对湘西世界无以言说的温爱,寄寓着对人类社会美与爱的理想,沈从文于1933年冬至1934年春谱写了一曲清婉的牧歌——《边城》,以希实现他用一枝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现从以下几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