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圣荣 《山东教育》2009,(7):100-100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文有文眼。文章的“眼”并非仅仅是某个字用得巧妙、某句话显得精辟,它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是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它,文章的主旨就会一目了然。如《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找文眼呢?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4.
审题五法     
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审好题是写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文时要认真对题目、要求等要素中的每一个字词仔细推敲、体会,要正确把握题意,要准确理解作文题目对作文所作的限制与赋予作文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达到对作文命题意图的全面领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芽笔者归纳以下五法:一、题眼分析法“题眼”指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那又如何去抓呢芽一是,如果文题是一个句子,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爱家乡的小河》,“爱”是动词,也是本题的题眼…  相似文献   

5.
1.品味标题的魅力
  首先需要搞清标题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文章标题可以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线索,如《背影》、《台阶》等;也可以是有关文章主题的中心事件,如《大雁归来》、《再塑生命》等;还可能与主人公的姓名或者性格特征相关,如《藤野先生》、《海燕》等;抑或是文章的主旨或体现其主旨的词语,如《敬畏自然》、《雷电颂》等。由此可见,标题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的不能忽视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师     
精彩点评: 文章立意,选材较好,写得朴实自然。此外,能抓住人物特点写人。 全文从两个方面写了陈老师,表现了陈老师对我的关爱。一方面,我们上课“放肆”,陈老师总是“不在意”,体现对我们的关爱;另一方面,上复习课时我因眼睛近视没抄复习提纲,老师居然没批评我反而“笑了”体现了对我们的关爱。这样的老师我们能不喜欢吗?这样的学习生活我们能不难忘吗?  相似文献   

7.
赵兴 《广西教育》2013,(10):62-62
鲁教版必修三课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语言简洁朴实而又包含着真情,抓住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体现了作者贾平凹一贯的风格。文章虽然没有吸引人的华丽外表,但是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在情感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都喜欢抓住这一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如何领略文章的美,以培养我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感知美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一切的美都体现在具体形象中,领略文章的美,首先要在欣赏具体人物的过程中感受美。中学课本中的人物,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叩击我们的心扉,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祝福》中勤劳、善良、凄苦的祥林嫂,《荷花淀》中机智勇敢的水生和勤劳纯朴而又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药》中心系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9.
半命题作文的题型活泼、灵巧。它的特点是只划定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作者。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一般有两种:1.命前半题。如《我最喜爱》《不寻常的》《那件事使我真》等。2.命后半题。如《笑了》《,您听我说》《的力量》等。半命题作文贵在“补题”,补题一般有三种形式:一、范围式补题。如《在的影响下》,可补写为《在老师的影响下》《在妈妈的影响下》《在朋友的影响下》等,补写后的文题是个宽题,为什么“影响”,“影响”下的“我”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二、题材式补题。如《我这个迷》,填充后的文题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按照作者曹雪芹和批注者脂砚斋的提示,主要体现新雅不落俗套,达到令世人换新眼目的阅读效果。有时是随事命名,有时因情生文;更多是借用戏剧中谐声法命名,一名双关,借以关联故事叙述、推进情节展开,或者服从主题创作的需要,在一名之中蕴含着作者文心作意,启发读者借此深入领会小说主旨内涵。甄英莲的命名,就体现着曹雪芹写作此书的缘起和主题创意。因为己卯本、庚辰本《石头记》前十二回中被删去《凡例》部分和脂砚斋评注,并在正文中将此改作"甄英菊",使当今迷信己卯本、庚辰本的学者如邓遂夫等,在校勘时难免辨析失当。本文结合甲戌本与庚辰本的比对,把握文本主题内涵与人物命名原则,剖判分析,考误订疑,正本清源,体现《红楼梦》版本校勘中求真、求善、求实的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我“反复”是修辞王国的正式公民。为了帮助作者强调某种意思,以便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我常常有意地重复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语,以使课文的中心更为突出。下面就举例来说明说明我的作用:1.我能深化文章的中心。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中,我多次强调“一定要争气”,突出了童第周为国争光的决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我能充当感情的线索。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难忘的一课》)这个句子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我又充当了感情的线索。3.我能刻画人物的形象。如《黄继光》一文“啊,…  相似文献   

12.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入了郑振铎的散文《猫》。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猫》文主旨的多重性,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一是“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郑板桥曾说“:做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每次作文命题,我总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收集这些闪烁的智慧之光,再稍加修饰琢磨,确立几个可供选择的文题。从孩子心灵出发的文题,成人有些无法理解,但学生觉得这是自己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我的作文教学中就有学生自拟的闪光文题,比如写四季景色的《聆听季节的精灵》;写马蜂入侵课堂事件的《“蜂”波》;写人物的《吾家有弟初长成《》小山村·教师·我》;写意象小诗的《叶儿青青《》一个人的精彩》等。二是“抓住时机趁热写作文”。抓住…  相似文献   

14.
1.以文题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内容难度适中,体现了考纲精神2006年安徽卷除8题、11题的(1)小题、12题的(2)小题、17题的(2)小题稍难外,其他题目难度适中,少量题目偏易,整套试题未出现偏题怪题。文言文选文虽为“序”,但主旨依然属“人物”类;现代文阅读侧重社科类,符合近几年高考选文方向。试题总体难度与近几年高考语文难度系数0.55左右基本相当。无论识记、理解,还是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考查都严格贯彻教育部《考试大纲》和省内《考试说明》的精神,测试目标明确,主旨一致。二、结构科学合理,避免了纯粹重复2006年安徽卷的选题与构思、题型与题量、难度与…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力作,文章抓住父亲的背影展开描写,在朴实的文字里表现了浓浓的父爱,表达了父子之情的深厚感情。在这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作者灵活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感受文章主旨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技法一点通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内容要紧紧依附于文章的主题展开.这样文章读起来才会使人觉得浑然一体。而不是支离破碎。因此,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有所侧重地进行细致刻画。如《一个五子棋新手的乐趣》一文就应该把和妈妈下棋时的表现作为重点来写。其次。和同学比试的段落也应适当体现,这样才能使文章的内容与文题紧紧联系在一起,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徐华军 《辽宁教育》2010,(7):108-109,115
[教材说明]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被逼着上学,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首尾互相照应,情感真挚朴实,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9.
考生们在做中招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时,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有的习惯于先认真阅读文章,再回答问题;有的习惯于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边读边回答问题等。其实,方法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做完题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做一般性的“阅读理解”题(非快速“阅读理解”题),采用下面的方法比较科学有效:1.速读文章。速读短文并抓住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梗概,熟悉文章所描述的重要人物或事件。2.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应先易后难,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应迅速查看文中的有关信息,以…  相似文献   

20.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因素,给人物命名是小说家体现其艺术才华的一个重要环节。“讲到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药》,人们通常都能看出夏瑜这一形象显然是影射秋瑾而写的;取姓为‘夏’,是和老栓姓‘华’连成‘华夏’,指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也就是中国的悲剧。但是,如果说《药》的人物命名艺术仅此而已,那鲁迅的艺术才华也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因此,现在就让我们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来探究一下鲁迅的大家风范究竟如何。”首先,我指导学生把小说中的人物得名分成这样几类:一、有名有姓者:夏瑜,华老栓,华小栓;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