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后来苏东坡要回去了,方丈便求字。苏东坡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白纸上写下: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方丈满面通红。我那时看到这个故事,非常解气,…  相似文献   

2.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 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  相似文献   

3.
正在河北省定州市,不仅保存着文物古迹雪浪石和东坡槐,而且一直在传唱着地方戏曲"定州秧歌"。这些,都与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有关。苏东坡,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省眉山县,嘉年间进士。宋朝熙宁年间,他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后又因"爱性刚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谏君,于元八年(1085年)由礼部尚书贬为定州知州(刺史)。那时,定州北临契丹,是宋朝的边防重镇。苏东坡上任后,首先整饬军纪,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气。他在定州任职虽  相似文献   

4.
读书轶事     
<正>"寒风中,快乐王子贡献了他最后一片金子,淌下了满足的泪水;而小燕子则耗尽最后一丝力气,躺在王子的脚边永远地睡去……"我合上书,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啊,为什么书名却叫作《快乐王子》呢?"扑腾",阳台传来细琐的声响,沉浸在故事中的我无精打采地转过头看。我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只鹦鹉在阳台上梳理翅膀。多么漂亮的小鹦鹉啊!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7,(3):57-57
程潜少年时,学习十分刻苦。夜阑人静。也经常点着油灯苦读。一次,一个盗贼光顾程家,看见程潜正在一遍一遍地诵读《诗经》,正襟危坐,琅琅有声。小偷被他的抑扬顿挫深深吸引,于是不偷。后来,他对乡人说起程潜:“程家的后生书读得非常认真,将来必有出头之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如何高效率地精读一本重要书呢?如何攻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呢?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书法家苏东坡提倡的专题读书法能帮助你度过难关。他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放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意思是一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一次是不能全部吸收的。因此愿意读书的人,每次最好集中精力注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再注意另一个问题。这叫做“专题读书法”,…  相似文献   

7.
正苏轼,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苏东坡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与"绝对"有关的轶事,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东坡煮雪传北宋苏东坡在真如教寺院的亭子里煮雪烹茶,和尚遂把亭子改名为"东坡煮雪亭",请秀才题联曰:"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一直无下联。直到八百年后的1904年,有人在杭州西湖畔发现"西泠印社",遂对出:"西湖边西泠社西泠观书,书奇画异。"真乃妙趣天成。  相似文献   

8.
苏轼20岁时,与弟弟苏辙离开四川到北宋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苏轼写厂一篇文章,题目叫《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阅卷后,觉得文章写得很好。当时考官阅卷和今天高考阅卷一样,考官不知道考生的名字,以免偏心或走后门。欧阳修觉得写这篇文章的考生应该是第一名。但是,他多了一个“避嫌”的心眼。欧阳修虽不知考生的名字,但他怀疑这名考生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如将曾巩评为第一名.日后难免有人说闲话。因此,欧阳修将写《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考生立为第二名。  相似文献   

9.
一家文化单位要编撰一套《中国素质教育》丛书,送来了一大摞资料,嘱我以陈香梅女士为题材写一篇与“素质教育”有关的文章。我花了整整10天的时间,读完了陈香梅的传记和有关资料,终于对这个如雷贯耳的国际名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她不但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才女,飞虎将军陈纳德的遗孀,驰骋美国政坛、商界的女俊杰,同时,还是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的竹     
竹,一丛一丛,青翠欲滴.竹,一丛一丛,深邃安然.竹,非灌非木,却压过灌,与木比肩,甚至高于木.此处的竹不同于别处的竹.此处的竹,贵乎?雅乎?奇乎?蜀地可开眼界,何竹匹配东坡?跨入三苏祠门槛,举步抬足都是轻轻的,不敢有丝毫的造次.也许,那些竹知道,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拜谒苏东坡的.  相似文献   

11.
将近一千年前,也就是公元1036年,在四川乐山附近一个叫眉山的小镇上,生下了一个嬰儿,他就是后来成为宋代的文学大师、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书法家、画家的苏东坡,名苏轼。  相似文献   

12.
陈宁 《初中生》2009,(7):14-15
苏轼,北宋大文豪,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在散文、诗、词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造诣非凡。他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幽默风趣,有关他的许多趣闻逸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3.
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于杭州,管辖浙西七个州。有一个叫吴味道的穷书生,虽苦读诗书,但屡试不中。后来州试中榜,有了进京赴考的机会,却没有路费。乡人可怜他,为他捐了一百千钱和两包棉纱,他一并带上,准备将棉纱带到京里卖掉后作为考试费用。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不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还是青史留名的画家及绘画理论家。他多才多艺.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且看以下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突围     
正苏东坡到黄州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相似文献   

16.
喜欢苏东坡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17.
解读苏东坡     
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不在于他做官而在于他作文。他娴熟地运用着韵味十足的汉语不断言说着生命经验所给予的心音。这使他不仅成了著名作家,而且成了“听心音”的思者。他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垒起了一座中国文学、美学的奇峰,并给他甩不掉的臣民社会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从而使他成了一个疑问。他的疑问有多大,他的问题就有多大,他也就有多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都说苏轼的《前赤壁赋》千古闻名:语言美、意境美、思想也美。前二者倒容易体会:清风明月,泛舟赤壁,挚友二三,饮酒赋诗,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令人神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弘扬东坡精神,传播东坡文化"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东坡文化精神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爱国爱民、奋励当世的崇高理想;二是求实求真、探索创新的认识追求;三是信道直前、独立不惧的处事原则;四是坚守节操、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东坡文化的传承需要对苏轼全部著述进行细致入微的整理,《苏轼全集校注》对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词、文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注释、编年、辑佚、集评,且自成体例,做到"五通",即通收、通校、通注、通编、通评。只有把握苏轼与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化巨人在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相通之处(以杜甫与苏轼为例),把东坡文化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传承东坡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苏轼难荆公有一次,东坡指着“坡”字请教王荆公(安石)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乃‘土’之‘皮’。”东坡听了,反问道:“那么‘滑’乃‘水’之‘骨’喽?”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三分诗,七分读诗人郭祥正有一次把自己写的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诵起来。吟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