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些我们熟悉的诗句,出自于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笔下。【白居易的生平介绍】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他生活在唐朝中期,他出生的时候,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去世都还不到十年。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习作诗,不久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他幼年时生活贫困,但立志苦学,以致“口舌成疮,手肘成胝(zhī,胳膊肘都磨出了老茧。)”。白居易29岁时,考中进士,开始步入政…  相似文献   

2.
“西固”,原名“西固城”,其名源于南宋高宗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元二十六年(1289年)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明、清时期西固设千户所或州同。民国二年(1913年)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县,县址在今舟曲城关。1954年6月西固县治所移迁到今宕昌城关,同年11月13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相似文献   

3.
仙游最早置县时间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当时,由莆田县析出西部设清源县,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同时也因民间盛传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湖边苦炼丹药,丹成,兄弟们各乘一鲤成仙去了的故事,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公元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氵祭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设在游洋。公元983年,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从…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这部处于中国语言文字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撰著的。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偃城县)人。大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至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之间,出生在汝水旁边今偃城许庄村。他8岁左右人小学,读李斯《苍颌篇》、赵高《爱历篇》、扬雄《训纂篇》、史游《急就篇》等宣蒙读物,识字5000多。稍长,开始通读《论语》、《孝经》,然后“博学经籍”,攻读今文《五经》,旁及先秦诸子百家和天文、历算、医药、…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人送外号“诗圣”,那可是诗中圣贤(xián)哟。不过,这个圣贤的一生并不幸福,他饱经战乱之苦,生活颠沛(diānpèi)流离。他又是一个非常非常爱国的大诗人,在国家发生内乱即安史之乱的时候,他追随(suí)当时的皇帝唐肃(sù)宗南征(zhēng)北战,很是卖力,可到头来还是被这个狗皇帝给抛弃了。∨-∨杜甫出生在巩(gǒng)县(今河南巩义)。唐肃宗乾(qián)元二年即公元759年,他拖(tuō)家带口从秦州(今甘肃天水)流浪到四川成都。在成都,他依靠做小官的表弟王十五的大力帮助,在城西的浣…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此亦称他白傅。他诞生在今河南新郑县,在那儿生活到十一二岁。青少年时代,白居易有几年是在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他学习刻苦,特别是举秀才后,更加“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每日不遑起居,甚至弄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地步。799年,27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806年,原本应受重用的白居易因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敢于揭露,只补任了今陕西周至县县尉。在近两年的县尉任内,白居易亲眼看到了唐统治阶级集团和地方官吏们对农民的横…  相似文献   

7.
在佛文化交流中,人们往往津津乐道的是法显、玄西行求法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其实,唐高僧鉴真为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不顾生命安危,冒着骇浪惊涛,冲破重重险阻,六次东渡日本的壮举,是完全可以与他们媲美的。一、鉴真生平鉴真,乃中国佛教律宗①的嫡系传人,日本律宗的开山始祖(后来,日本人尊他为“过海大师”)。他本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人。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戊子(公元688年),卒于唐代宗宝应二年癸卯(公元763年),享年76岁。据说,战国时代齐国辩士淳于是他的先人。他的严父是一位虔诚佛教,…  相似文献   

8.
萧贯和孔武仲,都是北宗时代江西籍的杰出人物。萧贯,字贯之,临江军新喻县(今新余市)人,登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甲科,《宋史》本传上说他“俊迈能文,尚气概;”“临事敢为,不苟合于世”。住京东转运使时,  相似文献   

9.
天宝五载(公元七四六年),杜甫和李白在山东石门(今曲阜县东北)分手后,便结束了他“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和“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南北漫游生活,而步上了社会现实的严峻的道路。来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满心希望能在政治上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天宝六载(公元七四七年),杜甫三十六岁时,恰逢唐玄宗下诏“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他便参加了这次特科考试。但是,因宰相李林甫的忌刻,从中作梗,“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  相似文献   

10.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即今河南省孟县人,本人又屡称“昌黎韩愈”,故世称韩昌黎。宋神宗元丰时,又追封他为“昌黎伯”。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朋友间又称他为“韩十八”。他的最高官职是吏部传郎,所以又称“韩吏部”。他死后溢号“文”,故世称韩文公。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尽管他是河洛之子,但在他57年人生历程中,寓居洛阳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倘使不考虑他在洛阳的来往、逗留,他在洛阳居住的时间只有19年,其余大半生(将近40年)都是在外求索、奔波的。他居洛的19年可分为五个阶段。从768年到777年,韩愈10岁…  相似文献   

11.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相似文献   

12.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阳(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人。一曰顺阳(今河南省浙川县南)人。他约生于公元450年(宋元帝元嘉二十七年)。约卒于公元515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是南朝齐、梁时期有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一、范缜祖系范缜之祖可知者,最早为晋范晷。范晷字彦长,南阳顺阳入。少游清河(河北清河县),遂徙家侨居。范晷曾历官河内郡丞、侍御史、上谷太守、冯诩太守、凉、雍二州刺史。元康中(291—299年)加左将军。卒于官。再向上溯,只有春秋范蠡祖籍在浙川。《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引《正义》曰:“《会稽典录》云:…  相似文献   

13.
王粲(公元一七七年——公元二一七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生活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环境中,有“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的良好天赋和卓绝才华。在文学上,诗赋皆工,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的道德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之推的道德教育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郭齐家颜之推(公元531~约59O年),字介,梁朝金陵(今南京)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出身于世代精通儒学的仕宦之家,早年得到家学的熏陶,奠定了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长于写作,“词情典丽...  相似文献   

15.
岑参(公元715~770年),荆州江陵(一说属南阳郡)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官僚家族,其祖父岑文本、从祖父岑长情、堂伯父岑羲都做过宰相,即他所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①开元元年(713年)岑益得罪伏沫,亲族皆被放逐,岑参出生时家境衰丧破落。其父又早死,无有依傍,只能走科举道路。“早岁孤贫,能自批颀,遍览史籍,尤工缀文。”②“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阅下。”“弱冠子手王侯。”⑤天宝三载(744年),他三十岁时考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卑微官职,于是他想在戎马生涯中开拓前程。…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古代史教材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有些古代的地名经常发生变换.例如现在的南京古代就有过“建业”、“建邺”、“建康”等多种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在这里置建业县,三国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到建业。晋武帝太康三年改为建邺.那么“建邺”为什么又改成“建康”了呢?这是因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为了避“邺”字讳,于是把“建邺”改成了“建康”。  相似文献   

17.
一《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他编写《说文》始自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一○○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他于病中遣其子许冲进上,前后共二十多年。我国语言学史上的这部不朽的名著,是作者花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  相似文献   

18.
艾芜文集     
艾芜 艾芜(1904~1992),现、当代作家,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祖籍湖北麻城。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9.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年轻时,当济南相,曾拆毁神祠,后来又把“除奸邪鬼神之事”推广到他所统治的地区内。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公元二一六年始称魏王,二二○年病死于洛阳。  相似文献   

20.
这首五律,是唐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秋,诗人五十三岁,游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即诗中江城)时所作。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怀人。首联“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