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唐人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注解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 “征蓬”注解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笔者认为这两处注解欠妥。 据《史记》中《霍去病列传》记载,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率十万匈奴投降了汉朝。汉武帝把投降的人分散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边境上,仍各以其民俗习惯生活,为汉朝廷的属国。《汉书·百官志》记载: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课本对“征蓬出汉塞”中“征蓬”一词注释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我认为此解不妥,值得商榷。当时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表面上是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全诗大意应为:我乘着轻车要去慰问边塞将士,我像随风而飞的蓬草,又像北去的大雁,经居延,过边关。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凉的大沙漠,报敌情的凤凰台升起一股笔直的浓烟;圆圆的落日挂在黄河上空。到了萧关,遇到的侦察兵告诉我,军队的统帅正在前线指挥战…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表达“理解”之意的动词有许多,如:understand、catch、follow、grasp、see等。但它们在使用时在用法上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1.understand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用语,表示“懂得”,“理解”某物的意义、性质和解释。例如: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与否,不能单靠观察、测量、实验或猜想.因为观察、猜想未必可靠,测量和实验误差在所难免.因此,一个命题的正确性必须经过有理有据的推理和判断才能得以证实,也就是必须经过证明.什么是证明呢?证明就是运用已知正确的命题(如公理、定理、定义、法则等)来判断一个命题真实性的逻辑过程.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没有必要说明结论对任何情况都不成立,只须举一个反例即可,有时反例不止一个,证明时可任选一个.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项角”,证明这个假命题时,反例很多,可仅举一个:如∠1和∠2是两条子行线被第…  相似文献   

5.
6.
小康社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是指从贫困或温饱型步入小康型社会的转型时期,根据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小康的含义大致可归纳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居民物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它有两重意思,一是教育要全面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要改革教育,从学制、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改革,逐步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抓住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抓住了教育的政治方向,抓住了教育要为什么服务的根本问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使至塞上》一诗中,有“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课本把“属国”注释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藩(ho)军队。”笔者认为,课本的注释有可商榷之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  相似文献   

9.
10.
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选进了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可在欣赏这首诗时,笔者觉得教材对“属国”一词的解释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属国”,是东汉元帝时期为安置、管理内附汉廷的乌桓人,于今辽西地区设置的地方建制机构。弄清“辽东属国”的置建过程,利于深入研究东汉中央政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管理方式及北方少数民族与东汉中央政府、与中原汉族人民关系的变化等。一、“辽东属国”置建前的乌桓乌桓,也称乌丸,是两汉时期活动于我国北方(包括东北西部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王沈《魏书》云:“乌丸者,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焉。”乌丸山,大约在今额尔古纳河及克  相似文献   

12.
《张衡传》中说张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这个“从容淡静”高二语文课本无注,《古代散文选》(上册)也无注。但省编《教学参考资料》有一个不注之注的译文:“他素常举止从容不迫、性情淡泊恬静,不喜欢同庸俗的人往来。”按照译文理解,“从容”就是“从容不迫”,“淡静”就是“淡泊恬静”。如果这样理解,就会产生疑问:“从容不迫”和“不好交接俗人”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淡泊恬静”又该怎样理解?“从容”的含义,一般来说,是表示舒缓的样子,也就是“从容不迫”的意思。但由此也产生一些引申义。有些引申义如指时间或经济的宽裕等等,和“从容淡静”的“从容”又对不上号,这就应该另有其他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3.
“科敛丁口”怎样理解湖南衡东一中罗忠民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中有"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一句,"科敛丁口",课文注为"向百姓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丁口,指百姓,丁,成年男女",我认为课文这个注解不够确切。一、丁,应指成年男子,即能胜任赋役的成...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几何学习中 ,同学们对于命题的理解比较困难 ,尤其是把命题中的语句转化成几何语言不好把握 ,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命题的语言规律 ,对命题的语句理解不透彻而造成的。命题是什么 ?《几何》第一册 (P1 0 2 )中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叫做命题”。即命题的句式是判断句。同学们如何分析命题中各句子成分所包含的内容 ,是正确理解命题证明命题的关键。下面谈谈理解命题的一些方法。1、成分分析法例如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这个命题 ,先划分句子的成分 :主语中心语是“距离” ,“距离”的定语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思考题 ,要求学生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印证和理解“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七律诗的一些内容。其中该诗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中的“慈母泪” ,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和文中“不几天 ,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 ,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相照应。如果单从这两句来印证理解的话 ,“慈母泪”显然是指作者母亲因担忧作者当时的险恶处境而落泪 ,这样理解固然是有道理的。因为鲁迅 1 93 1年 4月 2日在《致李秉中》信中对此有一段说明 :“上月中旬 ,此间捕青年数十人 ,其中之一是我学生 (或云…  相似文献   

17.
国内某知名杂志曾裁有《情绪好学习效果佳》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有句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直是与‘苦’字连在一起的。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要使学习更有效果。应提倡‘乐’字。”紧接着该文作者引用联邦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这一论题。然后,大声疾呼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好。  相似文献   

18.
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晓洲高中语文第二册《风景谈》课后练习三第4小题是: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大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什么叫“第二自然”?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说明。]教参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1998,(11)
什么是观察能力?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都会告诉我们:观察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感知现实事物的能力。 有时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再交待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就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观察”起来了。这样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吗?我想多数读者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但如果你去对这样执教的老师表示这种意见,他们也许或理直气  相似文献   

20.
应怎样理解“与民同乐”浙江椒江市一中董承理《庄暴见孟子》章,孟子三次说到“与民同乐”、“与百姓同乐”。乍看“与民同乐”,会以为是史籍中常见的话头,是“与老百姓共同娱乐”的意思,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理解的。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孟子第一次说“与民同乐”,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