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教材刚一推出,我就听到有的老师在感叹:“唉,教材又变了,教语文就是这么倒霉。”其实,教材变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认识在变,未来对今天的要求也在变,语文教材焉能不变?就具体的课文篇目而言,经典当然重要,因为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自然不能轻易取消,但不同的时代对经典的解读却不尽相同,所以即使对同一篇目提出与过去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变”;另外,作为与生活息息相通的语文教育,适当选一些文质俱佳的时文也是必要的,这种“变”也是应该的。关键是怎样“变”。对此,当然见仁见智。今天到茶馆里来喝茶的几位老师,就有他们的见解,且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倾听……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2.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01,(17):35-36
在我看来,教材“变”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篇目,更包括教材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能力要求、训练体系等等。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认识在变,未来对今天的要求在变,语文教材焉能不变?就以具体的课文篇目而言,经典当然重要,因而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自然不能轻易取消,  相似文献   

3.
今天来到茶馆做客的,是来自东海之滨的语文同行,他们带来的话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又是啥玩意儿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哦,原来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理念,我们所希望培养的学生的各种素养,都应该通过综合性学习去实施。有人说,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我同意这个观点。“新课程”之“新”,就在于从过去着眼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着眼于学生如何“学”。换言之,教师的“教”应该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学”达到目的。有老师可能会说了:理念当然好,但如何操作呢?呵呵,别急,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老师怎么说……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4.
<正>继承传统、传承经典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时代责任。语文教材是文化经典的载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经典传统篇目,如《孔乙己》《荷塘月色》《出师表》《故都的秋》《祝福》《孔雀东南飞》等。中学语文教材虽经数次修订,而这些传统经典篇目却"经久不衰",足见这些传统经典篇目的魅力。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篇目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广为流传中形成了"定论",老师"定式"化地宣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失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喜。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积极性,使传统篇目的魅力重新  相似文献   

5.
今天来到茶馆的客人同时又是教育在线(www.eduol.com.cn)论坛的网友,一边喝茶一边网聊,不亦乐乎?艺术往往通过细节展示其魅力。比如,当年赵丹出演《烈火中永生》的许云峰,许多年后人们赞赏他的表演艺术不是说“许云峰”临行前的大义凛然,而是欣赏“许云峰”被捕时,面对叛徒和特务,走下茶馆楼梯的从容脚步———那一步一步走下楼梯的镜头,据说现在都作为赵丹表演艺术的经典例子。语文教学当然不是电影表演艺术,但教学艺术同样需要通过细节展示出来。比如“导入”———这当然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但我首先把它看成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细节。应该说,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比较讲究导入,但更多是教师自己的表演———演说、朗诵甚至歌唱……虽然声情并茂,但未必能够打动学生,因为这导入只是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教”,而不是考虑如何有利于学生“学”。至今记得于漪老师讲《晋祠》的导入,她开始不是自己说什么,而是让班上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胜古迹,一轮说完之后,全班学生都进入了主动学习的境界。在我看来,这个“导入”也堪称语文教学艺术的经典。在新课标下,语文课究竟该如何导入?且听各位畅所欲言。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名篇,这些传统篇目的可阅读性、可欣赏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更具魅力,其独有的人文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不同的时代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这些经典篇目的价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转换教学视角,让经典篇目教学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让经典篇目的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经典之作。让经典篇目更显丰富的语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董克用 《成才之路》2010,(29):I0004-I0004
地方语文教材变脸的消息,在教师节到来前的日子里,再次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这种关注背后.是社会对我们该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的关心和思考。也表明。拿什么样的文化经典滋养下一代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时代在变,教材当然要变,与时代发展相脱节、与社会心理相疏离的东西,迟早会被摈弃。但是,教材如果总在因时而变.今天觉得这个不错纳入,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茶馆的老朋友──江苏省金湖县的几位语文教师带着他们的《范进中举》课堂教学实录来了。范进,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明星”了,也许在一些老师看来,对他的解读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阅读理解的多元化而言。注意,这里的“多元化”,我理解不仅仅是不同读者的理解,也包括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内的不同理解。作为读者,今天的李镇西可能和昨天的李镇西就不一样。而且面对同一篇课文,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教法──这是就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创造性理解和教学个性而言。于是,同样是面对“范进”,善于创新的教师便有了常读常新而又独一无二的解读和教学,在这过程中,被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便有了充满智慧的独到理解。———这也许正是语文新课程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掌柜的话:成都的茶馆是出了名的。本人虽不爱喝茶,却也常常坐在府南河边的茶馆里,与朋友海吹神聊。没想到,承蒙主编桑大人厚爱,居然在这里为鄙人开了一个“镇西茶馆”,我禁不住欣欣然喜形于色———盖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乎“龙门阵”之间也。今天的第一个“龙门阵”是谈去年宜昌的语文开卷中考。是的,现在谈这个好像有点“马后炮”,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今年中考,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并非不合时宜。同样的,开卷之意不在“开”,在乎语文考试改革乃至整个语文教育之改革也。以茶会友,论语说文;唱大江东去,吟晓风残月;期待热点聚焦,呼唤思想碰撞……欢迎各位茶客到这里摆龙门阵,渴望着大家精彩的话题。好,成都有名的盖碗茶已经给诸位泡好,请细细品,慢慢聊。如需预约订茶座,请与我“妹儿”联系:l-zhenxi@263.net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0.
今天光临本茶馆的是我的老乡——四川郫县的语文同行。22年前——1981年春天,我大学实习的地点就是郫县。因此,他们一走进茶馆,我就感到了老朋友般的亲切!郫县是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因此,今天来喝茶的老师们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此,郫县的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可贵的是,郫县的老师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并且正在尽量克服另一些“极端”:比如,因为强调学生自主而淡化教师的作用,因为强调能力而忽视基础,等等。尽管他们是课改先行者,但并不以成功者自居,而始终保持着研究者的冷静态度,反思已经进行过的实验。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令本掌柜十分敬佩!哟,光顾说话,茶有些凉了,我重新给各位上茶。请!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一届上海课程论坛围绕“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展开,对教材本质、教材编制与表达等经典研究论题及其在数智时代的变与不变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呈现出了教材研究方法与主题的多维开拓。教材大国的教材研究,应坚持以国家知识管理为逻辑起点,在丰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在多学科视角、多主体对话中进一步推动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的深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掌柜的话:成都的茶馆是出了名的。本人虽不爱喝茶,却也常常坐在府南河边的茶馆里,与朋友海吹神聊。没想到,承蒙主编桑大人厚爱,居然在这里为鄙人开了一个“镇西茶馆”,我禁不住欣欣然喜形于色———盖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乎“龙门阵”之间也。今天的第一个“龙门阵”是谈去年宜昌的语文开卷中考。是的,现在谈这个好像有点“马后炮”,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今年中考,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并非不合时宜。同样的,开卷之意不在“开”,在乎语文考试改革乃至整个语文教育之改革也。以茶会友,论语说文;唱大江东去,吟晓风残月;期待热点聚焦,呼唤思想碰撞……欢迎各位茶客到这里摆龙门阵,渴望着大家精彩的话题。好,成都有名的盖碗茶已经给诸位泡好,请细细品,慢慢聊。如需预约订茶座,请与我“妹儿”联系:l-zhenxi@263.net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3.
掌柜的话:成都的茶馆是出了名的。本人虽不爱喝茶,却也常常坐在府南河边的茶馆里,与朋友海吹神聊。没想到,承蒙主编桑大人厚爱,居然在这里为鄙人开了一个“镇西茶馆”,我禁不住欣欣然喜形于色———盖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乎“龙门阵”之间也。今天的第一个“龙门阵”是谈去年宜昌的语文开卷中考。是的,现在谈这个好像有点“马后炮”,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今年中考,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并非不合时宜。同样的,开卷之意不在“开”,在乎语文考试改革乃至整个语文教育之改革也。以茶会友,论语说文;唱大江东去,吟晓风残月;期待热点聚焦,呼唤思想碰撞……欢迎各位茶客到这里摆龙门阵,渴望着大家精彩的话题。好,成都有名的盖碗茶已经给诸位泡好,请细细品,慢慢聊。如需预约订茶座,请与我“妹儿”联系:l-zhenxi@263.net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4.
掌柜的话:成都的茶馆是出了名的。本人虽不爱喝茶,却也常常坐在府南河边的茶馆里,与朋友海吹神聊。没想到,承蒙主编桑大人厚爱,居然在这里为鄙人开了一个“镇西茶馆”,我禁不住欣欣然喜形于色———盖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乎“龙门阵”之间也。今天的第一个“龙门阵”是谈去年宜昌的语文开卷中考。是的,现在谈这个好像有点“马后炮”,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今年中考,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并非不合时宜。同样的,开卷之意不在“开”,在乎语文考试改革乃至整个语文教育之改革也。以茶会友,论语说文;唱大江东去,吟晓风残月;期待热点聚焦,呼唤思想碰撞……欢迎各位茶客到这里摆龙门阵,渴望着大家精彩的话题。好,成都有名的盖碗茶已经给诸位泡好,请细细品,慢慢聊。如需预约订茶座,请与我“妹儿”联系:l-zhenxi@263.net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开卷有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肯定是件好事,而读书之中,阅读经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经典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篇目,读了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不是风生水起,而是渐趋凋敝。名著少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这些经典名著课文缺失阅读兴趣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和赏析。一般来说,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有"五大阅读法",也即参读、美读、比读、议读、笔读五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玉合老师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名为“老程语文茶馆”的博客。经过程老师的用心经营,“茶馆”逐渐变成了他与学生的小小舞台。“茶馆”不仅见证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也促使程老师梳理思想,更新理念,更好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8月20日天气海星:3个,热今天北京的夜十分炎热,我和我大伯(边云山)来到一个叫高山流水大家心舒畅的茶馆(实际上是另一个名,但是那个名太难听了,我就没用)。一进门,一股茶香扑鼻,把我差点熏晕了,还好,后来习惯了。在茶室外,有扬琴在演奏,这是一个古典的茶室,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编导阎老师就在里面。在学校我就是有名的牛顿,当然在XIANDAIYUWE这里也不例外。阎老师刚介绍完,我就问阎老师一个问题:“您知道苏格拉底吗,我觉得他是一个哲学家,他还是三大圣人之一!”阎老师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不过三大圣人有好多分法,看你知道哪种。”…  相似文献   

18.
今天来的茶客,想探讨“下水作文”,这本不是一个新话题,而且在本掌柜看来,也不应该有什么争议:老师写“下水作文”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本掌柜小时候就最喜欢读老师写的文章——当然,那年月,我读的老师的文章多半是以大字报形式贴出来的“认罪”、“检查”之类。但即便是那种文字,也让我感到亲切。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写的文字总是最有“可读性”的。但今天的茶客居然就此争论了起来。这是好事。因为争论,我们对这个问题便有了重新的思考,且思考得会更深入更全面。所以本茶馆“惟恐天下不乱”,最喜欢思想者们“吵架”了。现在,让我们听听这一群茶客围绕“下水作文”又“吵”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材出来了!教师的选择更丰富了。同时,教师也难免会出现“究竟该如何教学”的疑问。在此,就以胡建老师《荷花淀》这课堂为例子,说说我的一些思考。《荷花淀》是高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这次依旧为各个版本选择并保留了下来。“老篇目”,胡老师却上出了“新意”:——在知识点的解读中追求人文性。胡老师讲《荷花淀》并没有从传统的社会学和广义的文章学(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去讲,而是以朗读引导学生解读和感悟文本,带领学生钻进小说读小说,最终跳出文本,领悟到“有一位老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还有位老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写过一篇小说叫《荷花淀》。”——在师生互动中追求和谐性。浏览整堂课,胡老师与学生轻松、愉快、配合默契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它们巧妙地与胡老师对《荷花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和谐美”的解读融合在一起。由此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透出了一种舒服感,学生当然就会调动每一个细胞倾听教师的启迪。由此可见,教师首先不应该对新教材产生“不知所措”的不自信。胡老师“旧瓶装新酒”的一堂课就是具体的佐证。推而广之,无论是传统篇目,还是新增的篇目,也无论它出现在哪个版本中,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才是主人...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短歌行》共两首,高三语文教材选其一。这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今天真正能够完全读懂的人并不多。诗中有些词句看似简单,但稍不留意就会“注”成大错,因此值得一辨。①对酒当歌教材注:“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细琢磨才知道似是而非。“对酒当歌”的字面意思是:“面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