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再别康桥》(徐志摩 )该诗的显著特色是情绪氛围的高度集中。诗的开头和结尾特精彩 ,用“××的我走了 ,正如我××的来”的特殊句式相呼应 ,再辅以“轻轻”、“悄悄”这样音韵感很强、情绪色彩极浓的词语修饰 ,为全诗设定了一种宁静优美而又迷惘的氛围 ,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此氛围中 ,诗人作别康桥时的种种情绪得以自然展开释放。无论是“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 ,还是“榆荫下的一潭”都让诗人欣喜和依恋 ,无论是“寻梦”时想“放歌”的冲动 ,还是“别离的笙箫”吹奏出“沉默”的迷惘 ,都为全诗的情绪涂上了鲜活浓重的一…  相似文献   

2.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踟蹰(chíchú)旋转(xuánzhuàn)倾圮(pǐ)青荇(xìng)B.漪(yǐ)沦沼(zhāo)泽追溯(shuò)佝偻(gōulóu)C.油腻(lì)罗绮(yǐ)发酵(xiào)荒芜(wǔ)D.粗糙(cāo)剩菜残羹(gēng)侵蚀(shí)呻吟(shēnyín)二、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荡漾斑斓笙萧翡翠B.寂漠嘶哑喉咙汹涌C.呼啸忧郁吹括叫嚣D.蔚蓝干燥枯槁霉菌三、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其散文、诗歌受英国浪…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3.理解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及象征写法的表达效果。4.对现代诗作简单赏析。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意境的创造。2.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读议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加强对诗歌深层次知识的理解。2.赏析法。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和意境的创造。3.对比法。了解诗歌的写作特色。4.自学指导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媒体设计条件好的单位可采用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  相似文献   

4.
一、课文悟读既有“文心”(刘勰《文心雕龙》),也该有诗心,而且诗心更为玲珑剔透,更为纯洁无暇。读罢“诗三首”(冰心《纸船》、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色彩》),似在余韵缭绕中见得诗人赤心的跳动。这不正是诗心么?1.诗人捧出一颗心。因这一课书的编排,冰心、冯至、闻一多如约聚在了一起,似在情理之中。他们有共性的东西:至尊至纯至爱的性情。于是,有《诗三首》。吟诵中,在字符如乐音的跳荡间,眼前似乎浮现出这样的诗人形象:冰心,在波澜起伏的海岸边,放逐一只只手制的白纸船,带着反复吟咏、泪迹斑驳的思念。冯…  相似文献   

5.
《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3.体悟《我爱这土地》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3.《我爱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挚的爱国情感。   4.《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法; 2.欣赏法; 3.点拨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片尾曲的 MTV。   2.配合朗诵,播放一组中国人民前赴…  相似文献   

6.
1.深深思念满“纸船”《纸船》是冰心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写于1923年8月27日,其时作者23岁,他正乘船去美国留学,船行太平洋上,头是湛蓝的天空,眼前是滚滚的碧波。离亲人和祖国越来越远,对亲人和祖国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于  相似文献   

7.
学情分析策略现在的学生,有着极其敏锐的触角,但缺乏沉静下来感悟文字内涵与魅力的心灵;有着极富个性的思想,但缺少规范而细致的表达。他们更喜欢声光色影的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①《纸船——寄母亲》作者冰心,原名 ,我国著名女作家、诗人,有小诗集《——》与《——》。②《我是一条小河》作者冯至被鲁迅誉为“——(萤《色彩》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学者、诗人 所作,代表诗集有《红烛》与《——》。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妄弃(A.w6ng B.wang)②沾在(A.zhOn B.ni6n)(勤载着(A.z6i B.z6j)(劢粼粼(A.1fn B.Iing)(9花冠(A.guan B.guan)(国溺爱(A.ni B.ru6)3.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仍是不恢心的每天的叠着。 B.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C.我…  相似文献   

9.
10.
【总体设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回延安》和《再别康桥》这两首现代诗,均是“五四”后新诗创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一首是采用“信天游”民歌形式创制的精品,一首是堪称“五四”时期“新格律诗”锻造的佳作。它们或以浓烈饱满、激情四溢、火山喷发式的情感宣泄荡人心脾;或以沉静优雅、一唱三叹、曲水流觞式的情感淋漓令人陶醉。可以说“:(这两首诗均达到了)情之真、境之美、艺之精”的艺术高度,读之“确实能使人的感情得到振动,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教学本课时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1.结合“探究·练习”…  相似文献   

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  相似文献   

12.
一、课文悟读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挚情之歌。自古及今,一个真正的中国文人总是情系祖国,心忧天下。无论其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改变不了的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个灼热如炽、欲罢不能的富民强国之梦!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太多的希望、奋争与失望,到后来,已是满身疮痍,满脸沧桑!可是与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儿女们却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挚爱。诗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3.
钟梅 《青海教育》2004,(3):43-43
一首好诗,可以唤起我们的记忆,引起我们心弦的共鸣,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两首》就是这样的好诗,它寄托了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而就是这股浓浓的、悠悠的乡愁乡思,将我们海峡两岸的亲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合唱着一支支依恋和赞美之歌,也记录着一堂堂难忘的课,更记录着一个个活泼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故事。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教学伊始,我让几个学生分别上台朗读,然后让大家评价。通过朗读和评价,学生对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伴随《长城谣》的录音转入正题,先让他们听,再让他们读(个人读、分组读),最后…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诗二首     
楚光南 《教学随笔》2013,(Z2):62-63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歌讲究诵读,如果诵读的方法得当,同学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但是,应该怎么诵读诗歌呢?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呢?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要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6.
一、《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这是一首交织着痛苦与希望、反思与追求的觉醒者之歌。它表达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痛苦与狂热之后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一、二两节写历史 ,“数百年来”将历史推进到很远的古代。作者选取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些意象唤起了人们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老水车、稻穗 ;矿灯 ;路基、驳船———向人们展示了旧中国全面的落后、贫困和悲哀 ,同时也不乏希望 :老水车虽然“破旧” ,虽然“疲惫” ,却从来没有停止歌唱 ;矿灯虽然“熏黑” ,只能“蜗行” ,却从没停止过“摸索”前进 ;驳船虽然陷身于“淤泥滩” ,可“…  相似文献   

17.
“一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诗是培养学生学趣味的最好媒介。具备了较高的诗歌欣赏能力,必然有助于对其他学样式有更多、更深切的理解。然而.诗歌鉴赏因诗歌语言的高度概括性、诗意表达的模糊性与丰富性而成为欣赏难度最大、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1、2题。邂 逅  席慕蓉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1 对这道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 1节中 ,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 ,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 ,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B 诗人在第 1节将“你”“我”如一的“雕琢”展现出来 ,在第 2节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 ,展现“擦身而过”却不“…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在这个著名的"水上之城"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不少作曲家都涉足了这种体裁的音乐创作,使得船歌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浪漫抒情曲.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3首威尼斯船歌及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都是较为著名,流传较广的.本文拟比较分析这4首船歌,从而归纳整理出这种体裁在写法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二十三课选编了《古诗四首》,这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名作,体裁属于近体诗五言绝句,其内容有的写景,有的抒情,或二者兼备。它们大都短小精悍,语言简炼,形象鲜明,感情真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广为传诵的佳作。 (一)《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贾岛一生苦心吟诗,写作态度非常认真、刻苦,因而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