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网罗信息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时代呼唤创新精神,要开拓进取;作文也呼唤创新作文,应与时代俱进。如何引导中学生写出充满时代气息的佳作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朱婉平 《教育导刊》2006,(12):49-5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视为铸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从加强人文性方面着力去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培育人文精神的活动。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写作的广度好的作文教学,要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为此,教师的作文教学就不能仅…  相似文献   

3.
董云海 《考试周刊》2010,(39):68-69
本文分析了情感作文的本质,提出了学生书写情感作文的具体要求,并就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洋溢情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给孩子们的作文融入时代气息,让孩子们经历各种时代事件的信息检索、思考、分辨、感受,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更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生活舞台。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一、尊重体验,张扬个性 语文课是学生个性驰骋的领域,在不同的学习中,所产生的感受、体验理解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密切关联。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这种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体验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应当珍视、尊重并大力鼓励,因为它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记得在教三年级《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曾出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从叶圣陶到刘国正,从苏霍姆林斯到《语文课程标准》,无不把语文融入生活,无不将生活看作语文,他们虽有着不同的教育见解,但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洋溢生活气息作一探究,以期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8.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教育源于生话,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缩小学生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差距. 一、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处理教材,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自然、融人社会.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获取生活中各类课程资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让生物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努力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也是生物,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生物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我们课堂上的研究对象.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这一资源,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也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我常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尝试在语文课堂熔铸诗情,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思维力,而且学生随诗而咏,随咏而记,学起来不呆板,记起来不麻烦,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其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怎样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11.
潘新 《考试周刊》2011,(75):68-6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决定语文教学的成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教师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收效甚微。在一个班级中,往往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一些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甚至厌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约束在各种条条框框里,难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杨筱菊 《考试周刊》2013,(21):63-63
<正>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一向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如何重视呢?有的老师会说:"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多批多改,就是重视作文教学。"这话固然有道理,可是要想让作文教学取得显著效果,我以为还要在创新方面多下工夫,让作文教学走上创新之路。如何创新作文教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钟义民 《学语文》2009,(6):41-42
近年来大量实践表明,写作的复古思潮正日益盛行,学生每每提笔言必称古人古事.从屈原、司马迁一路写到李杜、苏黄、郑板桥、龚自珍,感觉就像是在陈述中国古代文化史。有人曾专门统计,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屈原、陶渊明、苏轼。堪称古代文化名人的高调亮相。当然,引述文史人事并不为过,它的功用在于增加文化含量、提高文学品位、挖掘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可称之为“代圣贤立言”“为中华文化造像”,自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善于取舍,叙议适当,也不失为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4.
15.
蒋君花 《现代语文》2013,(11):69-69
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的文章,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将绿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以诵读、探究、联想和演绎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从而轻松愉悦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提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创新理念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几年来,本人以作文教学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重点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地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实践。本人一方面认真反思了以前的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在作文教学中试行"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齐声)好。师:游戏的名字叫“秘密传话”。(板书)(学生们个个神彩飞扬,跃跃欲试)师:活动规则(要求)是传话要听清楚,传得明白(不得偷听),用悄悄话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直至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传过之后,赶快上座位写出你传给别人的话,交给老师。传错者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老师请7位同学上讲台,悄悄地对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哥哥说,3月5日,他们要去游泳。”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传话,一张张小脸上显得既神秘兮兮,又小心翼翼,害怕把话传错。游戏结束。老…  相似文献   

19.
启发性是语文课堂问题的灵魂。启发性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富有技巧的启发,能让学生的思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向更广、更深的知识层面飞跃,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优秀的语文教师熟悉启发性提问艺术技巧,他的课堂洋溢着启迪芬芳精彩而科学,有效又有趣。  相似文献   

20.
许川萍 《文教资料》2010,(32):48-49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鉴于它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注意恰当分析指导,以使学生不仅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增强对亲情之爱的感受。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恰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