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恐惧;光明对于久居山村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望尘莫及的祈盼。光明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对某些人来说“不夜城”是他们的居所;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带着欣喜的爱恋……海伦·凯勒的黑暗,需要我们以盲聋哑的“特性”去接受;贝多芬的黑暗,需要我们以一位音乐家失去倾听大自然的双耳来感受……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悟读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模”。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  相似文献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4.
一、名人故事,激情导入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个什么人?你了解多少?她是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赢得生命中的光明。她又聋又哑又盲,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并在文章开头写道“: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患上几天聋盲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因为黑暗将会让他珍爱视觉,寂静将会让他更加明白声音的愉悦。”可是有的学生却由于在平时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海伦·凯勒     
1880年,在美国南部一座小镇上,诞生了一个小女孩。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将遭遇世上少有的不幸;谁也不会想到,一百年以后,许多国家的人把她作为自强不息的学习典范。马克·吐温把她和拿破仑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十九世纪两个最有意思的人物。”她的名字是:海伦·亚当斯·凯勒。 一场重病降临在十九个月的海伦身上,使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沉寂与黑夜之中。她无法了解周围的世界,无法与人交流,她变得愚昧无知,乖僻暴戾,谁也不敢去设想,未来会有怎样的悲剧等待着她。幸运的是,她六岁那年,一个叫安妮·沙莉文的姑娘来当她的家庭女教师。安妮以特有的顽强、耐心和毅力,居然教会海伦认识了文字(开头是手语)!海伦惊奇地发现,她终于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来同别人交流了,将她与世界隔离的这堵无形的墙,被推倒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 5种语言,一生写了 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   苏利文 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 5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用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她也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美名。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界一个流行多年的概念——“差生”,想到了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要说“差生”,海伦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厄运,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大家一定听说过海伦·凯勒吧.她的一生令每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到底奇在哪里呢?看完了她的自传后,我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12.
海伦·凯勒什么也看不到,可是她写的作品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一个比常人少了眼睛的光明,少了耳朵的聪灵的人,怎么能写下那么多优秀的著作呢? 我想,是海伦·凯勒比常人多了一颗“心”,一颗比常人更敏感的心。以前的海伦被黑暗与寂寞笼罩着,是知识把她从黑暗中解救过来,并且让她享受到  相似文献   

13.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长到十九个月大时,她完全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但随后,她得了一场怪病,这场病给她带来了长久的寂静与黑暗。在随后的五年里,她根本无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她,看不见阳春白雪;她,听不见雨打芭蕉。她只能把手浸在湍急的溪流中,去感觉溪水丁冬的流淌;她只能在百花芬芳宜人的香气中,去想象五颜六色的春天。就是这样一位失去了视觉、听觉的人,却用她的心,写下了很多曾打动过无数人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就是她———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能获得“三天的光明”是作者的设想。正如文中所写:“只有聋子才渴望听力,只有瞎子才体会到能看见东西的种种幸福……只有失去了才知道重要……”海伦渴望能看一看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三天也好。这是一位残疾人内心简单而真切的向往。海伦,用充…  相似文献   

15.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然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感动过无数的人。这里是从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摘录的,有关海伦·凯勒拍摄电影的片断,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却给健康和不健康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她就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感动的——海伦·凯勒。海伦小时候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可她自强不息,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会了说话、唱歌,而且还学会了写字,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现在,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一起去读读她的故事,看看她的文字,学学她的精神。(小丹)  相似文献   

18.
语文——应当唤起生命的活力 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通过老师的手语,就能“听到老师的话;她把手放在春天的枝干上,就能感觉到枝头花蕾绽放的颤抖和小鸟歌唱的律动。在海伦的心里,这个世界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是她的老师莎利文。莎利文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把教学放在人的生命活动的高度,从而使教育活动的双方不仅只是在文化知识层面,而且是在  相似文献   

19.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5种语言,一生写了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瞎、又哑的残废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苏利文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50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以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且学习了代数、物理、天文等课程。海伦在20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拉德克里夫学院,并且以优等成绩毕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