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吴凌云 《现代语文》2009,(10):97-99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是美学审美场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审美教学活动中具体运用而创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美学范畴,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当下的师生与历史的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最佳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  相似文献   

2.
语文审美化教学是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入和具体运用.是融教学规律与审美规律为一体的艺术化教学。它以形象性、情感性、节奏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感知知识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更为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美育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类进行自身建设的教育。就目前学校教育现实来看,美育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就落在语文教学上。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开发美育资源,进行美育实践,发挥美育作用,通过美感、审美等教育来对学生人格整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86):48-49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要适当渗透语文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当前,人们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体上同意这样的主张:"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本次论文我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到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从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训练到作文教学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既重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重视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偏废,过分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淡化文学审美功能。因此,在理论上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小学审美教育的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说法,审美教育就是人们常说的美育,其内涵生发  相似文献   

6.
语文口语审美化教学,是指经过美学加工的口语教学。它是美学原理在口语教学中的渗入和具体运用。具体地说,口语审美化教学是教师按照口语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口语施教媒介的审美因素,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创造美的口语的一种最优化教学。口语审美化教学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语言美和心灵美统一的原则、情感性原则、个性特征原则、直觉思维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 ,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 ,改变人们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翻开语文课本 ,我们会发现 :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等 ,无一不具备美学的内容。其实 ,美学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们常说语文难教 ,说明文更难教。我们应当反思在教学实践中 ,是否将语文视为美学载体 ,从审美角度来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尤其对于学生认为枯燥的说明文 ,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充分挖掘课文的审美因素 ,把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体有机统一起来 ,把深奥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随着美学和审美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教学领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大呼开展美学分析和审美教育.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发现“美”,这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材的审美分析和把握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指出了解和把握学生审美鉴赏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供参考的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文美学认为,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综合体现中,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与构建是以思维审美创造为核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言与审美两种能力的发展并行不悖,以语言运用为途径,以审美创造为旨归,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通。  相似文献   

11.
朱彦 《教学研究》2004,(5):420-424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指出了解和把握学生审美鉴赏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供参考的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13.
信息论美学是信息论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它主要是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审美的现象 ,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解决美学所面临的问题。信息论美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法国的亚伯拉罕·A·莫尔斯教授 ,他认为信息不仅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这两种 ,还有第三种审美信息。信息论美学把“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 ,都“视为一种信息”,即美也是一种信息。应用信息论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于语文教学 ,探讨文学作品教材运用统计分析具体审美对象特性的教学方法 ,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它将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感通教学法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大学美学的学科特点,指出在大学美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感通教学法,不但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也合乎美学的学科发展趋势。据此,笔者就感通教学法的具体教学实践运用给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以审美意象作为联接、打通各种审美感官的纽带;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契合;融日常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于一炉;促进师生之间的心意相通、情理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具备多元性的教学特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丰富的美学因素使其产生重要的美学教育功能。传统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多采用灌输方式,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运用技巧,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让这门具有美学教育功能的学科失去了原有色彩。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使其具备审美品位,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研究,将借助理论研究,通过实例论证提出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体现高中语文审美价值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整个教学过程,都存在着审美活动。我们如能从中挖掘并恰当地加以运用,就可以使语文教学插上美学的翅膀、引导学生在知识的长空里自由翱翔。从宏观上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对课文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看做是对艺术美的审美实践活动;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教学,尽管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甚至思维方法和内  相似文献   

18.
人文底蕴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其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审美能力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将这种审美内涵具体化为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四个部分,并结合二十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者的审美创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通过各种美的形态特别是语文美和语文教育美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型的形象化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审美教育。一、语言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事实上,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自身的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语言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而提高素质离不开语言训练。语…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是将美学理论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吸收、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通过审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营造审美的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最终丰富个人学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