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它需要民族化的总体自觉意识作为推动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宣传和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继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由于民族化自觉意识不强,时代主题转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困境。新时期先进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明主体的民族化自觉意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化救国主题、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民族化的高度自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理论形态;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化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融合,形成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没有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章运用民族化学的有关理论,主要论述我国少数民族化与旅游的关系,开展民族化旅游的意义,民族化旅游现状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开发民族化旅游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化方式涵盖诸多化形式与化内容。民族化具有相对稳定因子和独特性,尽管如此,伴随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民族化又是在各民族间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变化、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建设民族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从哲学角度考察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讨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决化自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化的多元化存在和全球化趋势这两对矛盾;民族化建设中应把握三个基本方法:立足自我、面向世界,共存共赢,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但它的化价值取向无疑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国民族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是危机关头的忧患情结,处世与思维中的贵中守和的中庸原则,与其它民族关系上的博大容纳精神,政治化上的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的凝点。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深刻认同并得以成功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大众普遍理解、接受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传统文化内蕴的情感、信念与道德为纽带,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以民族化、本土化表达为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创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历史为依据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8.
汉民族化精神以自我体验和客观务实为特征。汉字与汉民族化精神完全契合,是汉民族化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汉字构形基础的“象形”是汉民族化精神在造字行为上最基本的实践。汉字构形运用了汉民族化精神中讲究空间对称和体式稳健的的美学原则。汉字认知,往往具有考古等方面的深层化意义。汉字形体因基于“象形”而显得个性特征强。汉字是一面具有伟大号召力的民族旗帜。汉字共汉民族化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化心理是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由数千年历史化积淀而成。它反映在民族成员的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分析民族化心理应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应持化相对论的态度,避免孰优孰劣的划分。不同民族能够共存和交往说明不同民族化心理是可以认知和融合的。对民族化心理的认知就是要对化差异认可和认同,并且从传统的化中发现民族化的进步和发展,实现跨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化全球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民族化的确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我国少数民族化在相对强大的汉民族化面前的境遇有相似之处.同时,民族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他”参照下,可以从否定和建构两个角度进行化认同。其出路在于警惕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告别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二元对立模式;高扬民族主体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三种文化”(人口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论点。人类社会从事“三大生产”的历史,同时也是创造“三大文化”的历史。无论从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还是从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构建“三种生产”和“三种文化”的网络系统,都是学界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藏族文化为载体,书写人类最本质、最普遍的指向人性的东西而获得了认可,东西方文化如同汉藏文化一样,本质上也是异质文化,阿来的“跨族别写作”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立场、普遍的人性指向与国家形象的终极关怀等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形象要根植于民族文化承载指向人类终极关怀的东西,构建一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文化形象,在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和而不同的“和声”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直接“移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改造”、“变形”后的理论形态,也并非在中国从事纯粹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型经验”的分学科(哲学层面)总结。毛泽东哲学就其生成机制、基本特点,抑或主要内容而言,都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无特定哲学体系、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烈现实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侧重于脱离实际的纯粹学理性推究,无关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无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论证;因此,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了"两种遗产"的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应接受的文化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倡"文化的党性"原则;批判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文化",提倡"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足于苏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藏族伦理思想是指藏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既是藏族文化和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整理、研究藏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加强藏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乃至于世界民族的伦理文化宝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普及。同时,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彰显中华文化,注重精神信念的塑造,实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能力、社会关系、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作为其本质特征,将发展的对象扩展到广大人民群众,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纳入人的全面发展之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这样就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把人的发展与“三个代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发展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社会性质是国情的重要方面。社会性质认知创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理论内容和理论风格,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社会性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选择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