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2.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门怨李白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古人评此诗:“通首不言怨,怨在言外”,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3.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  相似文献   

4.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的细节描写“闲敲棋子”是表现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吗?试简析。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注]雉(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诗。作者王维是(时代)诗人,字,有文集《》。(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两道…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成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 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这首诗语言平易,结构严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赞誉,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答:(2)这是一首写复归自然的诗,“它天成自然,毫无造作之迹,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写出一首与它表现方法相同的唐诗。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兰 …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1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为“倦夜”,诗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夜,怎样理解诗人的“倦”呢?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2-3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2、诗人为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  相似文献   

8.
一、古诗鉴赏问答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靠近外城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2、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3、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叠字,试说明“丁丁”、“漫漫”二词在句中的作…  相似文献   

10.
1.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的_______________,“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行舟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1)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_____…  相似文献   

11.
1.找出下面这首宋词中“以景喻人”的句子,并简析之。木兰花晏几道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评家历来认为这首写雪诗笔法独特,新颖、别致、不俗,有神来之笔。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此种观点的具体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6,(10):36-38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相似文献   

13.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写出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2)请对诗中“白雪”这一形象进行分析。(6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相似文献   

14.
相较而言,2005年高考全国卷诗歌的题目能有效地考查并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依次如下:全国卷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全国卷II: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第四大题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 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 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中哪—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语文高考题第17题里考了这么一道题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 。 …  相似文献   

17.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反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和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这样认为?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价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是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有人说此诗之眼在"有情"二字,从哪两句可以直接感受到?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提。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讽刺了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的感慨。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一2题。闻刀匡鹿集韦应物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相口”“无情”? 2《台城》与《鹿柴》中都运用了“空”字,请问这两个“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绝句,…  相似文献   

20.
有奖竞猜6则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虽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曰。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家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菊花迎风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懑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