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传亮 《历史教学》2002,1(8):20-26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俄美对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华的迅速传播,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俄美两国对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综合考察这一特殊作用,必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必然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试论五四时期施存统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论著中 ,施存统是一个被冷落的人物。事实上 ,施存统不仅对于促进共产党人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是当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位。施存统认为 ,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才具备了科学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底特色 ,在于注重物质的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底本身 ,并不是一个死板板的模型” ,要注重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支那” ,至于具体的操作 ,“一定要参酌中国情形”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对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兼容并蓄中 ,个人主义是当时统帅形形色色新思潮的总观念 ,也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 ,个性论者的人生圭臬。它唤醒了人们沉睡的个性意识 ,使人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人”的发现犹如石破天惊 ,震撼着“五四”知识分子们的心灵 ,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形象 ,抒发自我情愫 ,表达自我要求。这种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使五四文学显示出独具一格 ,与众不同的特质与异彩 ,也使得“五四”成为人的自觉的时代。然而 ,像昙花一现般短暂 ,个人主义如流星一般 ,眩目而壮美的划过长空后便立即黯淡下去 ,甚至成为了人们批判的对象。个人主义的倡导 ,自我表现这个五四文学思潮中最有分量 ,最值得骄傲的成果恰恰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何个人主义在中国会如此迅速地从兴盛走向淡化 ,这无疑是由中国诸多社会、人文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后,陈独秀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运用于考察分析中国的妇女问题,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如何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种种精神依附的痕迹,她们大多自恋于自己的弱者地位,对于丑恶的现实不是勇敢地正视而是进行种种消极的逃避,不少人物形象成为一组情绪或者一种观念的化身。丁玲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步入创作的沉寂期以后崛起于文坛。早期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追求自我独立人格,大胆直面人生的种种逆境,大胆的逼视自我的内心矛盾,充分展现了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且丁玲擅长于女性形象复杂的心理冲突和错综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所写人物与五四时期女性文学比较显得丰富而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鉴别和斗争,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报刊、组织工会运动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中西史学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出现了引入西方史学的新热潮。与以往相比,所输入的西方史学的内容,在系统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以梁启超、胡适、何炳松等人为代表,在积极引入西方学术的基础上,对中西史学的结合做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因客观条件与主观原因的局限,在五四时期中西史学交融的过程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说明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湖南报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事业呈现着勃兴的局面,其主要特点是类别多,品种丰富,数量庞大,但大多报刊为时甚短,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主,其余各地创办甚少的办报格局,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报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5.
"五四"小说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新文学刚刚开始的"短暂欢愉"、激情宣言,到发泄对传统思想和当下社会的不满与愤激之情,再到愤激过后的哀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间有对纯真美好理想的赞美、追求爱情自由而不得的压抑、贫困生活煎熬的痛苦、与现实斗争失败后的哀伤、选择归乡后的失落等等情绪的表现,虽然情感表现多种多样,但都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他们因处在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本身存在的感伤。  相似文献   

16.
崇扬科学是胡适基本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胡适尤其通过他的学术研究,比如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来倡导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胡适对传统文学的研究包含重要的文学批评。连同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和其他专门的文学批评整体来看,其文学批评具有相应的科学品格,可以说是一种科学批评。胡适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形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注重语言、叙事和结构方面;同时也讲内容,并进行客观的阐释。内容阐释注意作者和时代问题。进而,在形式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评价。胡适的文学批评同他的科学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他的科学思想的一部分。胡适对文学的科学批评,对未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各种思想的活跃、报刊业的发达使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五四文学在类型、题材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社会时代的特性为杂文的发展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而杂文也契合时代精神成为最佳的言说载体;五四精神得以张扬,杂文得以兴盛。五四时期杂文创作数量繁多、形式自由,成为五四时期最为凸显的散文文体。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党的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到党的执政问题上,进而又进一步突出了执政能力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不断深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关于"社交公开"的讨论伴随着中西思想的碰撞,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在呼吁男女平等、追求女子解放、争取女子权利的过程中展开的。五四时期的男女社交公开,极大地扩大了女性身体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鼓励着广大女性冲破旧有的封建思想观念,引导着她们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男性,以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社会。一种新型的、和谐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从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一整套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提出,共产党员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发展,规划了壮美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