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新闻报与北京扬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最近合作推出了面向媒体、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点对点式的互动服务信息化平台——中国传媒广告网(www.china-media.com.cn)。 中国传媒广告网主要为业界提供三大功能和服务:一是做业界专业化的信息流通平台;二是做业界在全国范围内互动的交易平台;三是做广告人才联谊、培训、猎头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平台,也即“信息-交易-人才”构成了中国传媒广告网三位一体的服务一线。  相似文献   

2.
2002年神州数码的 ERP 客户超过200家,合同总金额突破亿元。根据 CCID2002年度报告显示,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即冲进国内 ERP 软件市场三甲,并荣获“2002年中国 ERP 软件市场年度成长最快企业”。在4月2日的“成功,必须专业!”——神州数码 ERP 新闻发布会上,神州数码宣布今后三年的发展战略为“扩张再扩张、发展再发展”。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业界羡慕,成为 ERP 领域的一匹黑马,同时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了他们成功应用的经验,他们也分别获得由神州数码为其颁发的最佳规划奖、最佳应用奖和最佳 IT 策略奖。  相似文献   

3.
谈论一张报纸的定位是个老话题,也是每张报纸创办之初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京报创刊至今将满八年,很多当时首创或率先实践的办报理念,如今已成业界共识。 比如所谓“第三条道路”,新京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真的过了河的先行者。在一些创刊元老的回忆中,2003年之前的中国报业,有两种业已成熟的办报模式——要么做一份严肃的时政报纸,即“党报模式”;要么做一份通俗的市井报纸,即“小报模式”。前者偏重权威性和影响力,但不免高高在上;后者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同,也容易沦为平庸。于是,在2003年南方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商讨合作办报时,“第三条道路”就成了新京报定位的共识。如果要下个定义,那就是“新型时政类主流城市日报”。  相似文献   

4.
“杨红樱三年不写书,我们卖什么?”一位书店总经理一语惊四座。几年前,一个作家笔下的小学生形象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作家杨红樱也因之得到了孩子们明星般的追捧,同时,在少儿出版、发行界,她被视为“救市”的财神,也因此被业界称为“杨红樱现象”。10月10日,一场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的研究讨论——“多维视野中的杨红樱”高层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由移动通讯网、电视有线网和无线网构成的网络场域,其发展趋势必然是“三网融合”与“三屏对接”.这是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媒体所处的真实生态. 在这样的媒体生态下,一向崇尚“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其专业自信正在遭遇数字化渠道与技术的一再威胁.人们越来越急切地提问自己也提问业界:新媒体崛起的“支点”,除了“内容为王”的资源优势之外,更取决于能否实现“用户为王” “影响为王” “渠道为王”和“传播为王”?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6,(3)
自本期开始,我刊在“资讯集成”栏目中新辟“理事单位专页”。目的有三:一是理事单位之间可以《视听界》为介质,互通声息;二是向全国业界、学界报道江苏广播电视业界的“现在进行时”,以为学术研究的资讯依据;三是对各理事单位的友情支持略表谢意。欢迎各理事单位踊跃来稿。我们最为看重的是,理事单位在体制改革、内容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和取得的良好业绩。  相似文献   

7.
辰目 《传媒》2008,(8):1
本期的主打文章是报刊业的转企改制,杂志社的同志既做了精心策划,也做了深度采访,有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也有总暑昌祥司长的答记者问。这是对今年6月柳斌杰暑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三年三步走”部署的一个认真的回应,对整个报刊业的发展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相信业界同仁会从报道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8.
努力打造手机报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翔 《新闻记者》2007,(6):63-65
2007年:天时地利 在过去的近三年中,虽然手机报一直被称为“第五媒体”,但在业界看来,其更像是手机短信的一种“加强版”。而进入2007年之后,一系列内外因素的改变,使手机报的发展开始坐享“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民生新闻深受普通百姓欢迎,也迅速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可,有学者提出,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然而,民生新闻在操作过程中日渐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11.
蔡伟 《新闻实践》2011,(1):12-15
“跨界”是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开发的关键词,也是“三网融合”过程中广电业面临的热议话题。当突出重围、跨入新界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时,业界自然会有一种征服的亢奋与紧张,很容易掩盖原本对跨界风险的警惕与预判。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新媒体”,“全球一体化”,“传媒高科技挑战”,这些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正日益改变着业界的生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传媒教育的路向。2 0 0 3年9月1 6日,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办了“网络时代的传媒发展与新闻教育”研讨会。来自本港学界、业界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多名教授共聚一堂,就网络时代传媒的变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新闻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网络媒体发展的三种叙述研讨会对互联网的作用及影响力呈现出三种叙述。第一种以香港浸会大学李月莲博士为代表,对网络媒体的发展基本持正面乐观的态度,属规范类型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王澍 《声屏世界》2008,(7):45-46
江西卫视作为省级卫视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业界瞩目的佳绩:2006年全天及晚间黄金时间收视排名均位列31个省级卫视的第四名,2007年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等栏目也在全国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活动和栏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仿佛都是春夜的喜雨——润物细无声。它没有炒作,没有浮华,而是水到渠成地发生了。这在近几年动辄全面改版、重新定位的省级卫视圈子里无疑是一个“现象”。然而,在2007年底江西卫视举办的“江西卫视发展战略、策略研讨会”上,电视界专家提出了一份“红”的方向性定位方案,这不免让许多业界同行大吃一惊,为什么前几年各个频道都在定位风生水起的时候“我自岿然不动”,现在大浪淘沙、尘埃落定之后江西卫视反而又把定位提上日程呢?  相似文献   

14.
报业突围的三个路径
  报业广告增长乏力是当前不争的事实。业界人士较早地感觉到新媒体带来的威胁,2005年就提出了“报业寒冬论”,并积极寻找报业突围之道。从业界的实践来看,有三个突围路径:一是资本化运作。比如上市融资;二是数字化生存;三是区域化发展。报业区域化的重点是跨区域发展,也就是突破报纸的行政区划和市场区域,进行跨区域的经营。但限于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前报业的跨区域化发展方向,是在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区域着力或者省市报业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5.
赵阳  唐炜 《新闻前哨》2023,(20):14-15
媒体融合十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加快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跃升变迁,“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已经从业界共识变成融合成功与否的标尺。我们认为,“内容”不仅是以文字为代表的信息传递,也包括由音调、音质、音色、声音情绪等要素组成的声音的“动听性”。在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动听”是桥梁,也是钥匙,我们要更加张扬“声音”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16.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6,(3):110-111
自本期开始.我刊在“资讯集成”栏目中新辟“理事单位专页”。目的有三:一是理事单位之间可以《视听界》为介质.互通声息;二是向全国业界,学界报道江苏广播电视业界的“现在进行时”.以为学术研究的资讯依据;三是对各理事单住的友情支持略表谢意。欢迎各理事单位踊跃来稿,我们最为看重的是.理事单位在体制改革、内容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和取得的良好业绩。[编按]  相似文献   

18.
阎文满 《青年记者》2007,(14):64-65
厚报时代的来临对报纸版面的革新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业界人士普遍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那就是报纸版面的个性化比拼。如今读者大多是在“五步三秒”中选购报纸,林林总总的报纸挤在报摊中,版面设计“抢眼”的无疑会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回归 改革的突破——为我国第一个公益频道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改版,实施“一不二减三增”:不播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包节目播出量;增加公益广告片、城市宣传片和一系列自办新闻、红色文化节目,力争成为“省级第一红色频道”。重庆卫视的“大变脸”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有人“拍手叫好”。认为此举实现了我国电视运营从商业化向公益化的转变;也有人“心生质疑”,认为此举是心血来潮,难以持续。但是,不管改版的结果如何,重庆卫视的此次改版都是中国开办公共电视台的一次实践探索,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华书店所进行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和股份制改造等多项改革措施,不仅受到了出版发行业界的关注,也吸引了一些人从理论层面的探讨。虽然“他山之石”,不一定能够攻玉,但他们另一个角度的思索或能给我们别样的启示,也能为业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有鉴于此,我们这个专题也选取了三篇学理性较强的文章,馈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