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春天,爱因斯坦同妻子一起到美国组织募捐,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筹集资金。 当时有许多美国人来见他,并提一些问题: 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你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知道这些美国人在考他,于是他愉快地回答道: “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一查辞典,才能回  相似文献   

2.
报载,北京育英中学高二(1)班班主任教师朱家华同志,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把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实践视为“书本上没有的一课”,并认真补上去。我们说达一课补得好!也颇有见地。众所周知,人在学生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时期,也是人生观形成时期。在此期间,适当参加集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作文,说是“没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这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占有素材,选取写作题材所致,由此而产生了怕写作文的心理,虽遵老师之命而作文,也只是敷衍了事,完成任务而已。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好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知觉在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所发展,他们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这些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短文,如《观察和记叙》等,加强作文前的指导,辅之以作文品评课,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何积累素材,如何选取题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及鉴赏能力,培养写作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又道:物极必反。世间万物是相互制约,彼此制衡的,如果一个事物强调自己的极端性,超越了其他事物对它的限制,它的存在就丧失了依据,也就会从最强变成最弱,丧失  相似文献   

5.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他懒得给屋顶上的马口铁皮钉钉子,只在上面压了几块大石头。一到刮大风,屋顶就像散了架似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可怕声,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  相似文献   

7.
8.
不知哪天起,听到了热闹的叽叽喳喳的鸟鸣。鸟鸣透过窗户,清亮地,在耳边一刻不停。写字时,它在笔底溜达跳跃;看书时,它又顽皮地流连于书页,像初生的幼芽,带着清新的绿意与生命力,互相应和的软语呢喃中,似听到泉水的滴沥、树梢的风动,又好比叶尖儿轻触湖面,荡开圈圈涟漪。  相似文献   

9.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0.
童年应该是一个有序生长的过程。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不可替代,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是有价值的。如果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童年,可能我们会想到:金色的、快乐的、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然而,当你看了下面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日记,你就会遗憾地发现,我们关于童年所有的感觉,似乎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变了味的童年是灰色的、不快乐的、迷茫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从不出尸‘l。看湿了名种植物学,从中外到古今;他常以。‘博学”自居,生物“专家”称“多能”。党中央号召生产大跃进, “博士”开动了脑筋;从害本到害本,由理输到理瑜,他下了“科学”桔瑜:“亩产难达一千斤。.不想过了儿个月,亩产哟谷十三万.;门梦甲焉加如许事?教师魂一tslJ乞一惊。 “怪丰!怪事!“ “毓人!编人!”学生拿;日报机拾他着, “这篇报导,是假是真?. “这个……。害木上无踪无影,我破害万卷,“从未发现这样的事情。”“另jJ在齐术上睡大党,沉沉的谷粒,“会把你的脑袋敲醒!”睡在书本上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日本一家电器工厂的人事部,走进来一个青年,他说:“我希望在这里找一份工作,哪怕是最低下的活,也行。”人事部的负责人打量了一下这个青年,他又矮  相似文献   

13.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上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门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  相似文献   

15.
苏北有家螺丝钉店,只卖螺丝钉,其他什么也不卖。小小螺丝钉实在是不起眼,也没有什么赚头,一个螺丝钉只有不到一厘钱的利润。可这家螺丝钉店的王老板却乐此不疲,几十年经营下来,除了满足一家四口基本生活外,还供养出两个大学生,砌了一幢别墅楼,日子过得非常潇洒。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开螺丝钉店赚的。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据说,他在未成名时,曾到福楼拜家中去请教写作“秘诀”。福楼拜把他带到窗口,对他说:“请你给我描写一下那个坐在商店门口的人,写出他的姿态,他的整个体形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技巧表达他全部的精神实质,使我不至于把他同别人混同起来。”莫泊桑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并付诸实践,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刻画人物性格上狠下功夫,着力表现“这一个”。就这样,他创造出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曾说,对你们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写别人…  相似文献   

17.
说“东西”     
《语文知识》1998年第8期上有篇《不××=××》(作者姚远富)的文章,末尾那段关于“东西”的相声很有意思。我也见过一则类似的笑话,说是校长听地理老师的课,地理老师特意带了一只地球仪。上课时,地理老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教室里多了什  相似文献   

18.
“东西”一词词典里说有三个意项。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dōng xī),如“买东西”或“语言这东西”。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爱的情感)(dōng xī),如“这老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三是指东边和西边,后又指从东到西的距离(dōng xī),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甚至以此将“东西”拆开来用引出了更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东西”     
东西这个词,无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使用都非常广泛。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正确使用,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校长不是东西某天,校长在上课前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听课。  相似文献   

20.
说“东西”     
方位名词“东”和“西”组合在一起便可泛指各种事物,并且在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如“吃点东西”、“写点东西”等等,为什么不约言“南北”或其他词而非“东西”不可?因为自古以来,汉语中排列方位一般以“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为序。由于这种习惯,当人们想用简略的词语来表示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