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2.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比喻是他运用得最多。也是最得心的一种修辞手法。老舍认为“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比喻是生活知识精巧的联想”。因此,他提出:“我们的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不是长篇大套的叙述。”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自觉地运用精辟精当、新奇传神的比喻,使作品增色生辉。  相似文献   

3.
比喻简论     
比喻是人们广泛运用和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毛泽东同志说“诗……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老舍先生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出口成章·谈叙述与描写》)。但是,比喻是什么,却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比喻的几个  相似文献   

4.
出自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之手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并茂的优秀散。中的比喻、比拟、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值得同学们细细品读玩味。  相似文献   

5.
有朋自远方来,特意向我了解老舍先生三十多年前在秦皇岛写下的五首诗作。当我将老舍先生手书的自作诗五首的影印件(原发表在1963年《河北文学戏剧增刊》)出示时,他万分惊喜。为了寻找这份材料,他已跑遍各地,遍访当年的知情人,但有的因年老体弱,遗忘殆尽;有的经历了“文革”,文物全失。老舍先生诗五首的手书原件,看来是难寻难觅了。就连我这份影印件,也较难得了。谨将老舍先生的五首诗作及其创作始末,公布于众。作为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纪念。 老舍先生在刊发这五首诗时,前面加写了一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五首诗的写…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不仅学问大、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其精髓可供后人借鉴。一、主张孩子“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喜欢孩子尤其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贫穷甚至有些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贴近大自然。二、孩子“宜多玩耍”。老舍先生非常珍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情,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东西,万万不可被大人们扼杀。他主张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以及“少年老成”那样的孩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文章。文中对大兴安岭的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写景时学习运用。一是运用比喻写景。作者把连绵起伏的群峰比做林海的波浪,把俏丽的白桦比做林海的浪花,把青松比做“岭”的裙,把野花比做“岭”的绣花鞋。——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9.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老舍的“舍”的读音及其含义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对老舍的“舍”字读音及其含义解答如下:一、舒庆春(学名),字舍予,笔名老舍。二、老舍的“舍”读上声,不读去声。三、老舍之所以如此起笔名,是习惯于北方朋友晤面时亲热熟识的叫法,如老张、老王、老李之类的普通称呼。四、舍予系由姓“舒”字一拆为二;又有舍己为人的含义,并有奋发努力、“舍我其谁”、不依赖别人、自力更生的意思。●卡片②老舍先生的“瞎凑诗”有一次,当一些青年诗歌爱好者向老舍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时,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地说:“作诗我不会,随便瞎…  相似文献   

10.
说话、作文善于使用比喻,不但显得新鲜、有味,而且能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索。老舍先生在《言语与风格》中说道:“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运用比喻的目的就在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写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免不了用比喻。肖伯纳形容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的虚伪,  相似文献   

11.
4月中,舒乙同志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他写的《老舍最后的两天》。在扉页上,他写道: 送给“老”画家——小丁 老给老舍先生的作品插图; 老给老舍先生本人画像; 老给描写老舍先生的文章作画, 小丁先生便成了—— 老给老舍画画的老画家。 6月初,早晨从紫竹院散步出来,途遇舒乙骑车去上班。他  相似文献   

12.
作者说明;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老舍先生一生中有8年是在山东度过的。这8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天近在济南举办的“老告文学创造生涯展暨‘老舍与济南’研讨会”,进一步激发了山东人民对老合作品的兴趣。今林撰写此文,一则表达对老舍先生的思念之情;二则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业务研究和进修提供参考。俗白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是老舍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  相似文献   

13.
要让“牛犊”不怕“虎”○黄丽人我班一位叫沈赳的同学,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令我惊喜之余,感触颇深。他说:“老师,我觉得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确实写得好。但是,有两个地方不够妥当。”“哪两个地方?”我诧异地看着他。“一,开头一句话‘千佛山,大...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多年投身老舍研究的学者深深感慨:画家让您从画中看到“文字”,老舍让您从文字中看到“画”.老舍先生对国画的青睐在中国文坛一直被传为佳话.1981年3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就登有《老舍爱画和胡挈青善画》的小文,颇具情趣.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也曾回  相似文献   

15.
一、主题活动的生成我班的学生已升入四年级,在上学期学过《趵突泉》《猫》《养花》等一系列老舍先生的作品后,学生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老舍的知识。为此,学生曾经几次向我提出想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愿望。在学生的要求下,我以四年级下学期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散文《草原》为切入点,设计生成了以网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资源——语文主题探究活动“走近老舍”。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作品等情况。活动难点: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制作出演示文稿,汇…  相似文献   

16.
理解·想象·演示·回味──《趵突泉》教学建议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教研室李家栋《趵突泉》(六年制第八册)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通过记叙欣赏趵突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传神地表现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自然美。全文语言精美,恰当的比喻以及拟人等修辞方...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18.
舒乙 《陕西课改实验》2004,(4):F002-F002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舒乙 《师道》2005,(3):60-60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父子情》写于1989年,距老舍先生去世有二十多年了,舒乙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回忆起多年以前父子相处的往事,舒乙还是满怀感激与深情。老舍是一位“平民味”很浓的文化名人。舒乙的这篇文章,记录下老舍作为一位父亲的种种处事方式,给我们的感觉与老舍给我们的固有印象是相符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