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婷 《文教资料》2011,(13):66-67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通过出版与国语运动相配合的国语教科书,发行一系列普及国音国语知识的书籍与配套的留声机片,开办以培养国语教员为目的的国语学校,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了持续数十年的国语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国语运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国语运动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语运动是指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制定和推行汉语标准语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国语运动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由政府民间互动,共同推进。除书面教材、课堂讲授等传统教育方法之外,广播这一新媒介的出现使声音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推广民众教育和国语宣传的利器,为当时人所注意。1927年国民党建政后,力图实现全国政治统一、"党国声音"一元化,进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国语运动旨在统一全国语言,国民政府也极为重视,用广播推行和普及国语使这一运动达到高潮,这一推行方式也是这一时期国语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国民党喉舌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体来看,由于当时播音水准及收音率较低,以广播推行国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名的学和教授。在语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也成就卓。他是20世纪初“白话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教学论方面的代表作有《新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下简称《国语》)和《新国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  相似文献   

4.
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和掠夺,在开明的士大夫和爱国的知识分子中间,激发起一股“法师西洋”“富国强兵”的维新思想。以“文言一致”“国语统一”为宗旨,以拼音方案的研制,共同语标准的探索,书面语的改革为内容的国语运动则是这股思潮在语言文字学界的产物,卢戆章便是推行国语运动的第一人。同时,康有为、蔡毅若等也是国语运动的积极推行者。  相似文献   

5.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黎先生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奠基人,不仅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句本位”汉语语法体系和教学体系,而且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音韵学、近代语研究、辞书编纂、语文教育、目录学及方志学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雷教授您好!近年来,出版界出现了"民国语文教材出版热",引发了社会对语文教材的热烈讨论.您带领的课题组刚刚完成了教育部"民国国语国文教材研究"的课题研究,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情况? 雷实:课题组收集了从2005年到2012年间国内11家出版社出版的41种(套)民国时期国语国文教材,从中选择了两套作重点研究,一套是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全套8册),由庄俞、沈颐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重新出版.这套教材是辛亥革命后首先出版的"共和国教材",具有代表性.另一套是1947-1949年间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全套4册)、《开明儿童国语读本》(全套4册)、《开明少年国语读本》(全套4册),由叶圣陶撰、丰子恺绘,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重新出版(后简称《开明国语读本》).  相似文献   

8.
黎锦晖先生,不仅是著名音乐家,同时还是国语运动的先驱者。作为音乐家,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作为国语运动的先驱者,知道的人就甚少了。因此这里着重谈谈他追随其兄——黎锦熙先生,积极投身国语运动,兄弟二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国语运动史上作出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9.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3,(3):19-19
本期封面背景图选自《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二册)(国立编译馆编,正中书局出版,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版)。《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依照当时小学国语、常识两科课程标准编写,将常识与国语配合编辑,以常识教材为经,以国语教材联络之。常识教材以图表为主,附以简要的注释;国语教材以儿童文学为主。国语、常识两科内容的分量,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两科教学时间为比例。这套课本的编排注意结合时令、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切音字运动"是汉字改革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历时20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争鸣深刻触及了语言文字的诸多根本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厘清"切音字运动"历史,发掘其间经验教训,是构建汉字改革史的需要,也是语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英、关等国都进行了早期语言学习标准化运动,其目的在于提高本国语言教育的质量。这种标准化运动虽然有利有弊,但对我国的学前语言教育改革还是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应加强对课程目标表述、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政策文本的操作性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种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相结合的语言教学新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正日益受到我国语言教学界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任务教学法的模式和特点.重点讨论其设计原则和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旨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通用书面语的语言改革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滥觞。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场步调一致的运动,在不同区域,其进程存在着不同步现象,清华学校的白话文运动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形态,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滥觞、缓慢发展、文白之争、胜利及迂回等几个阶段。清华学校白话文运动不仅显示出清华学子们对语言问题的多元化的思考,而且对以闻一多为首的清华文学社诗人群及新月诗派的新诗探索道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localisation endeavour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the Taiwanese localisation movement as a way of reimagining meanings of Taiwaneseness constructed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It focuses on the xiāngtǔ (nativist) literature movement in colonial Taiwan in the early 1930s that was initiated by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to create real Taiwanese literature on Taiwan and for the Taiwanese masses. Besides being a social education initiative to improve Taiwanese mass literacy, the xiāngtǔ literature movement was a localisation effort to reform Taiwanese language and preserve Taiwanese culture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reform discourse made a turn towards specifically Taiwanes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nstead of pursuing modern Japanese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were the then available cultural impulses in colonial Taiwan. Local Taiwanese language and folk culture were essential curricular materials in the social education agenda that created particular meanings of Taiwaneseness for colonial Taiwan.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写作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中以“思”为主导,“说”为基础,实现“写”,完成意脉、语脉和文脉三者的循环流动,全面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把“说”(口述)纳入写作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做法能更切实地帮助大学生在瞬间或短期内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争取时间和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华,得到工作或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经济财富,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现代化要赶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时代,语言和文字必须有相应的发展,使中文进入信息互联网络,此之谓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的演化和语文的演化是密切关联的。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书同文”政策,这是古代的社会演变引起的语文的演变。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的巨大动荡引起了语文的演变。辛亥革命以后,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这个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名称: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手头字运动、少数民族新语文运动等。语言现代化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有新旧争论,有左右摇摆,在“尝试与错误”中提高认识和开拓局面。综观一系列运动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语言的共同化;二、文体的口语化;三、文字的简便化;四、注音的字母化。二次大战以后,即使是发达国家,在组成新的共同体的时候,也发生语文问题。一门研究语文宏观问题的新兴学科由是产生,叫做“语言计划”。“文字改革”包括语言,“语言计划”包括文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运动。中国应当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根据中国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利于国家现代化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的,而新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特定的原因的。根据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国外母语课程改革以及语文教育自身的矛盾运动等新形势,探讨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出的背景,对于重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适所谓"国语的文学"的"文学"是广义的,他固然重视小说、诗、戏剧等狭义的文学样式,也重视实用性的非文学体裁.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文学创作实绩丰硕堪称大家的人们,敏锐地指出语文与文学的区别,重视语文的实用性.看来,"把语文看作是工具型的,把语文看做应用文化",并非如王教授所说的是"最近"的事.时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高考侧重实用性是符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语文教学要改革,但不论怎样改革,文学只能是语文的重要部分,语文终究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