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表数量:一日三秋、一唱一和、一笔勾销、一本万利、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一拍即合、一误再误、一掷干金、登高一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一、少,小①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徐珂《冯婉贞》)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例①“区区”意为少,指精技者为数很少。例②“区区”意为小,指秦国地盘狭小。这是“区区”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诗中的“空”字意义丰富,很有表现力。一、作名词,指“空中,天空”。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苏轼《登州海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相似文献   

4.
暗箱操作 指不公开、不公正地从事某项活动,也称“黑箱操作”。  相似文献   

5.
张利苹 《语文知识》2004,(11):14-14
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丰富精妙。同一个宇在不同的诗篇中具有不同的神韵和情致,比如“闲”字。  相似文献   

6.
钱丰 《语文知识》2004,(11):18-18
①原来,年纪不只是马齿徒长或虚长几岁之类的小事,不管你身强力壮……(《年龄不只是数字》,《海外星云》2004年15期) “马齿徒长”用于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虚长几岁”与“马齿徒长”意思  相似文献   

7.
也说“棹”     
读了贵刊2001年11期谢刚老师的<什么是"棹">及"编后记",我也来说说"棹". "棹"是划水引船前进的工具,似"桨"而不是"桨",与"桨"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傅望华 《语文知识》2004,(5):13-13,15
据《归田琐记》记载,明朝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出京城,同僚及好友为他饯行。在酒席上,大家行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酒令:先说一个宇.并将它拆开;再说两个字,并将它们合成一个字:最后说一句诗文,必须与上文意思连贯。陈循先说:  相似文献   

9.
寺、庙、祠都是祭祀活动的场所及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员的住所。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建筑很多,不仅各州、府、县有,许多乡镇乃至荒远地区也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11.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形容消息传播得又快又广。语出《宋史·选举志》:“老儒卖文,场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致试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参验黜落。”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比喻少数人传言不足为信,多数人传言方足采信。语出《潜夫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相似文献   

12.
王益祯 《语文知识》2004,(12):16-17
纵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蹊径:路曲而僻叫蹊,路直而小叫径。跋涉:草行叫跋。水行叫涉。险阻:山峻叫险,水隔叫阻。河渠:天然水道叫河,人工开凿的水道叫渠。土壤:万物赖以生存的叫土,人耕种的叫壤。  相似文献   

13.
折角典出《汉书·朱云传》:“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后用来指能言善辩。如隋朝于仲文《答谯王诗》:“折角挥谈柄,重席吐言泉。”折桂典出《晋书·郤诜传》:“(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后用来指科举及第。如唐代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释“店”为:①客店,②商店;释“铺”为:①商店,②床铺,③旧时驿站。根据词典的释义,二者在“商店”这个意义上是相同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商店招牌上基本都是“×店”“×铺”,如“杂货店、服装店、文具店、百货店、理发店、洗衣店、药店、书店”“肉铺、杂货铺、烧饼铺、面条铺、当铺、绸缎铺”等。笔者20年前接触到的店铺,都是小而阴暗、货物品种少、档次低的在室内出售商品的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15.
耿莹 《语文知识》2005,(8):25-25
我们今天写信,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缄”,这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缄”,原意是指捆箱子的绳子。《说文》:“缄,束箧也。”箧,箱子之类的东西。“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家语》中记载孔丘在周朝看见一个铜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的意思是嘴上加了三道封条,现在用来形容人说话极为谨慎。  相似文献   

16.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染指”一词的解释是:“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走了(见于《左传·宣公四年》)。后世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染指”是贬义词。但是,近年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均出现了“染指”的中性甚至褒义的用法。对此,语言文字工作者们持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染指”一词的用法正处在变化中,如果动辄以“误用”斥之,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8.
“晒”是一个常用汉字,指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吸收光和热。生活中,能用来“晒”的都是具体之物,如“晒衣服”“晒棉花“晒粮食”等。但如果你现在还认为只有具体之物才能拿来“晒”,那就错了。如今“晒”字很活跃,先前一些无法“晒”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晒”了。请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陶冬红 《现代语文》2002,(11):35-35
“不平则鸣”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句成语,其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首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该句一般理解为“事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笔者认为,观韩愈之文,其意有待商榷。韩愈文中“不平则鸣”的主语是“物”,不是专指有生命的物体,是指世间一切事物。而词语“不公正”的受施对象则只能局限于人或动物。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说这张桌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株小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以“不公正”来解释“不平”不妥之一。韩愈在文中说:“草木之无声,风挠…  相似文献   

20.
扁鹊,人们常用来称呼古代古医秦越人。那么,它是怎么来的 ?它是什么意思 ?原来,它是秦越人在赵国行医时,国人对他的尊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来自于上古名医扁鹊,上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名医扁鹊。赵国人这样尊称他,跟秦越人的高超医术和赵国人的鸟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   赵国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鸟类的国土。《史记·赵世家》云:赵氏的先人中衍氏“人面鸟口蜀 (zhò u鸟,鸟嘴 ),降佐殷大帝”。《秦本纪》亦云:中衍氏“鸟身人言”。因此,赵国人无不尊鸟爱鹊。扁鹊,原义为翩翩飞舞的喜鹊。扁,同“翩”,《辞海》释:“翩,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