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云 《青年记者》2009,(20):37-38
乌鲁木齐“7·5”事件属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虽然与台湾关联性较小,但其激烈的冲突性和敏感的政治性吸引了台湾媒体的极大关注。总体来看,台湾媒体普遍把“7·5”事件当成报道的聚焦点,但在报道立场和态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暴发后,因其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对媒体的宣传要求都更高。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关切,又要防止发生次生舆情,误导群众,这对媒体自身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本文以安徽经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融媒传播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融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度效"。  相似文献   

3.
程远州 《青年记者》2009,(16):50-51
2009年5月7日,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人行道上被正在飙车的胡斌当场撞死。继而引发社会舆论狂潮,一起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为公共性事件。“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和暖昧态度,各种小道消息的真伪难辨,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再加上诸多报道内容的相互冲突,使得事件本身迷雾重重,解释性报道呼之欲出。在这起公共事件中,解释性报道究竟要解释什么、如何解释,才能还原事实本质,对读者有个“完满的交代”?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本文把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作为政府传播执政理念、推动改革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优势,通过创新"两会"报道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视媒介传播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官访谈"节目的生存价值、提升空间理应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权力关系的明确与回归、公民意识的觉醒、媒介意见沟通功能的实现等方面探讨了"高官访谈"为现代民主政治搭建公共平台的生存价值.同时,本文又分别从政府、公众和媒介三方面探讨了此类节目的不足及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8)
本文基于对"社会燃烧理论"的要素关系框架进行新的补充,认为政治信任是政府危机爆发的燃点控制器,即政治信任高,危机爆发的燃点则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政治信任的情况来调节危机事件爆发的"燃点",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同时,本文以庆安事件政府危机传播为例,以政治信任的框架为理论视角,主要在以下三个层次讨论问题:通过量化的方法提出本案例中政治信任问题的表征;通过对微博文本进行分词与词频的统计分析论证这种信任不足的特性;从理论解释和现实路径两方面的矛盾出发提出自己对该案例中政府公共传播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窦钢洪 《东南传播》2010,(10):128-13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已经展现出"强势媒体"的势头,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不过,广播线性的、听觉文本的传播属性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挥出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南平广播电台对"6·14"延平山体滑坡的报道为例,着重探讨地方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蕾  刘敏智 《新闻知识》2012,(10):37-39
武汉台所播出的2011"电视问政"节目给官民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围绕城市治理问题,以直播形式现场考问官员,体现了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问政"在权威性、公信力、舆论先导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的保护,这其中体现了政府较高的民主政治觉悟,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使政府、媒体和公民三方得到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2007年,“厦门PX事件”历经将近一年的曲折发展,从“缓建”到“环评”,最后以政府决策“迁址漳州”得到合理解决,这既是政府对民意择善而从的体现,亦是公众积极参政议政、具有社会民主标志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时"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楚天金报>的情感报道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读者访谈,发现情感报道的运用存在明显的"使用一满足"现象.  相似文献   

11.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域最重要的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引导舆论平台之一,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仅要依托日益成熟的传播技术,提升生产能力、拓展传播平台、丰富传播手段,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着眼教育引导群众、服务生产生活,完善信息供给结构,提高信息供给质量,切实提升基层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赵尚 《东南传播》2012,(10):77-78
专门化、机构化、只拍视频的拍客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渐渐崭露头角,本文认为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拍客媒体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本文以一则重大交通事故的拍客媒体报道为例,分析了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拍客媒体的特点、优势和作为,并认为它可以和专业化的媒体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满足受众日益快速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第五医院门口,一幢卖副食的破旧小楼,在马路中央傲然独立,4年风雨纹丝不动.2008年10月28日,<武汉晚报>见报的<"最牛副食店"坚守路中经营>,在Google上有97300个链接,被各地报纸广泛转载,中央电视台派了两个摄制组采访.房主高红莲接待了各路媒体不少记者.还有网友专门跑到现场,拍下照片挂在网上.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对于地面频道来说,总感觉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会议内容不好看,收视率容易流失。然而,对于此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地面频道又不该没有关注的目光和自己的声音。于是,在两者的矛盾中,我们的两会报道总是带着"遗憾"收场。客观原因。此类报道中,地面频道的采访名额会受到  相似文献   

15.
曹燕宁 《声屏世界》2008,(11):21-22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个论断鲜明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传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传媒为载体,就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电脑等工具,向人们传输思想教育内容,使人们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众在这个空间中的言论不受国家干涉.纵观中国报业史,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构筑与报刊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报刊对公共领域的构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上个世纪30年代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现在的《南方周末》评论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具体关系来窥探其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何星烨 《声屏世界》2011,(12):17-18
微博以传播速度快、多媒体语境下的信息分享、易操作性和传受之间的互动性强等传播优势推动着社会大事件的走向。具有强烈自媒体属性的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的模式,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①笔者搜索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的有关“7·23”甬温线铁路事故的微博。并抽取微博中影响电视媒体报道进程的相关学者微博。  相似文献   

18.
胡琍 《新闻爱好者》2010,(9):155-155
全国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重要的媒介事件。作为央视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节目中心,致力军事传播,其播出平台CCTV-7在此次两会报道中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以CCTV-7军事栏目为研究对象,针对今年两会特别报道,从传播内容、形式、理念、模式、效果等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6日,谣传日本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另一个传言是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受两个传言影响,16日下午起,一股“抢盐”风潮从浙江绍兴出现,谣言在微博等发达的现代信息传播推动下,如瘟疫般迅速传遍中国大地,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食盐恐慌性抢购。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那些造成了社会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影响或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社会群体事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重大涉华外交事件,以及一些区域或部门、行业内的特殊事件,具体包括如刑事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环境恶化造成的洪水、台风、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震、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