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彭军辉 《新闻知识》2007,(10):21-22
进入新世纪,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时评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各家媒体竞争的领域逐渐转移到评论版块上。作为一直以报道新闻和传播文化思想并以深度取胜的《南方周末》,在时评热潮冲击下,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抢占领地并保持其  相似文献   

3.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以揭露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传入我国以后,对我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阵痛、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揭示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当前社会,它越来越展示出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和守望改造社会的能力。本文以《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深度报道为例,旨在从新闻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对调查性报道进行伦理学上的思考,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南方周末》肉感写作的弹性报道理念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深度报道在新闻思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方面具体的操作技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平面媒体应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竞争寻求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7.
方蓝 《青年记者》2009,(16):74-75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南方周末》2008年头版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话语文本分析,材料来自2008年45期共27篇报道①。文本首先对相关概念和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从多方面对样本报道进行文本解析,最后从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责任担当的角度,讨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社会责任体现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9.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瑞丽  宋燕 《新闻世界》2011,(4):136-138
面对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应该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南方周末》一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自我反思,是有责任媒体的代表之一。本文以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为个案,从事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探讨其就此类公共暴力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由此,本文提出此类事件中媒体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从责任意识出发对媒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  相似文献   

12.
薛柯 《今传媒》2022,(7):82-84
《南方周末》特稿风格独特、成熟,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被视为“中国式特稿”的典范。本文以特稿《张玉环从凶手到无罪,被迫缺席的27年为例》为研究对象,试阐述《南方周末》特稿中叙事策略的运用与效用,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期望能为新闻特稿的写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3.
熊静  曾勰 《新闻世界》2010,(9):69-70
《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其在深度报道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从研究是什么成就了《南方周末》公信力的角度,分析和探寻我国当代报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MU5735空难报道及用户评论作为典型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对MU5735的报道倾向于主要采用预期新闻,方案和恢复性新闻次之,报道整体基调以积极情感为主,但不同报道框架下用户情感反应存在差异。据此,可以优化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实践,实现其安抚社会情绪、化解社会风险、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三农"类社会新闻报道对我国农村和谐文化构建、道德文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报纸在此方面的报道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南方周末》三种类型报纸的涉农社会新闻为样本,试分析其报道视角的选取及传播效果,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研究媒体在吸引农村受众阅读兴趣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解读农村现象、探讨农业改革问题,深化报纸涉农报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7.
孙韶华 《新闻世界》2012,(6):99-100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梦龙 《新闻世界》2014,(7):257-259
伴随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闻媒体也逐年加大了对环境问题报道的力度。本文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2013-2014年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的框架主要是冲突框架、责任框架和人情味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深刻挖掘真相的同时,体现了《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为研究国内其他媒体的环境新闻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1):88-100
本文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考察了起源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导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关注这一过程中观念、实践与话语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调查性报道观念经过语言转换被收编到中国政治文化的语境之中,但并未被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主流所接纳。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实践,这些实践大都在舆论监督与深度报道的话语之下展开,调查性报道的独立话语尚未形成,记者也未能以调查性报道的规范性要求来反思自身行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闻调查》等调查性电视节目的创办以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向深度调查报道转型,中国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实践日趋活跃,关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意识逐渐形成。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经验被提炼成公共知识得以传承和扩散,最终使得调查性报道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助推了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雾霾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必然加大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力度,以唤起政府、企业、公众的觉醒,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境问题,为驱赶雾霾、重现碧海蓝天出一份力.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促进了绿色新闻这一概念的传播.《南方周末》绿色版第一时间亮出“绿色新闻”的招牌,各大门户网站紧跟其后开办绿色频道,一些媒体也纷纷打出“绿色”旗号. 《南方周末》以绿色版为主要阵地,是国内首个将环境新闻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版面进行报道的报纸.自2009年创立以来,绿色版以多角度的内容设置和多方位的报道策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特点.本文以《南方周末》2014年、2015年的绿色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报道策略的分析,探讨近年来环境新闻报道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