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唉 ,这傻傻的班长单纯 ,是可爱的。因为单纯有着公正无私的一面。谁又喜欢那种什么事都去“算计”的“聪明人”呢?人们之所以喜欢小孩子 ,因为小孩是单纯的。尽管有时傻头傻脑 ,但是傻得可爱!我们三(3)班的班长就是傻得让你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这种人。一开学流动红旗到我们班了。我对同学们说 ,不要让流动红旗再“流动” ,让红旗“永驻”我们班。同学们齐声叫“好!”为此我们特意为红旗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地盘”———挂在既显眼又漂亮的书柜上。几周下来 ,流动红旗似乎很满意这个“家” ,同学们有事无事的总是去看看去摸摸。一位…  相似文献   

2.
从教十余载,蓦然回首,真可谓一路风尘一路歌。作为班主任,谁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学生个个儿品学兼优。但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总听见有的班主任在抱怨: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不听话。其实不然,孩子们很可能是不听"你"的话,若换一名教师或变换一种教育方式,他可能就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而对于我班有些调皮淘气的孩子,在我"爱"与"巧言"两把剑下,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我的教育,还特别喜欢我当他们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课间,我在写作业,前桌金楠转过头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晓琳,你知道吗?真看不出来,我们班学习委员张丽,平时冷冰冰的样子,高傲得不行,竟然会喜欢那个全校有名的问题少年,对,就是7班的范哲,哈哈,真是一物降一物……" "快写作业吧."我不耐烦地打断她. 金楠这人真的很八卦,总喜欢背地里讲谁谁喜欢谁谁之类的事,差不多班里每个人都被她说到过,连我也不例外.她老爱问我喜欢谁,还总编些我和某某的绯闻.每次她说这些事情时,我都觉得她特别无聊.  相似文献   

4.
做教师久了,都有同样的感慨:每次接手的学生中都会有一两个“特别”的,比如特别顽皮淘气的、特别不爱学习的等等。对这样的学生,不管是苦口婆心地规劝,还是声色俱厉地批评,都不怎么奏效。面对他们,我们总要迷惘地追问:难道只有放弃吗?多年前我送走一届毕业班,重新接了四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个孩子整天衣衫不整,脖子、脸也黑乎乎的,还长满皴;上课不听讲,下课打架、骂人,不写作业。用前任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没有一点招人喜欢的地方”。这个孩子叫“铁牛”。对于他,我费尽心机,不过收效简直是“零”。一个周日在街上看到这个孩子站在他妈…  相似文献   

5.
荣誉座     
<正>每两周我们班的学生换次座位。这是一些学生盼望的日子,因为他们又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了。可是因为我们班有37名学生,为了课上学生小组学习方便,我就把这37名学生分为6组,这样势必每次换座位都要有一人单独坐一桌。也因此这个单独的座位也成为了我们班的一个"死结",谁也不愿意去坐。每当换座位时,总是需要老师做工作才会有人去坐。  相似文献   

6.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7.
厌恶而拒绝、喜欢而接受是人生存本能表现之一。当看到酒杯里有一条毛毛虫时,人们就会拒绝喝这杯酒;当看到田园里盛开着鲜花时,人们就会接受这片景色。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存在着拒绝与接受吗?现实中,有些教师的课学生特别喜欢,有些教师的课学生特别反感,喜欢的课学生接受,反感的课学生拒绝。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视角看,因为喜爱,学生才接受,因为厌恶,学生才拒绝。“接受”缘于美的教学,美的教学需要教学模式与教学艺术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徐祥香 《中小学电教》2012,(12):153-153
一、缘起:小A的风波 开学初.由于特殊原因学校把我们年级分了班。没几天,学生A家长来找我说:“把小A调到你们班行不行?”她有些着急地对我说:“上周分完班回家以后A就闷闷不乐的,饭也不吃,谁也不理,说不喜欢二班,不想上学了。”我说:  相似文献   

9.
在某校听课后,和一位年轻班主任交流,谈起了班级管理的话题。他沾沾自喜地说道:“我们班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特别喜欢捣乱,班里的几个学习小组都不愿接受他们。现在不是提倡民主管理吗,我便把这几个学生的名字写在小纸条上,然后让小组长抓阄,抓到谁就是谁,终于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看着他洋洋得意的神态,我却陷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10.
时下,走进一所中小学的校园,学生过早的成熟表现都会让人感到惊讶。他们“规范”的语言、“标准”的礼节、“到位”的角色表现,特别是一些学生干部,更是“规范”到了极点。他们表现的“成熟”程度,成年人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望尘莫及”。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这样的人格早熟就应该是一种不幸。一个孩子如果还从内心里以此为荣,那么这样的教育观象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学生何以会如此“早熟”?我们到底是如何施教的?人们不禁要问:小学校里学生都“规范”得像大学生—样,就是真正的“养成教育”吗?说到“实验”,学生一夜…  相似文献   

11.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班。第一次上课,我站在讲台上面,看着下面齐刷刷举起的小手,一样红扑扑的兴奋的脸蛋,真是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谁了。这么多同学的名字,我一下子怎么记得住啊?灵机一动,我干嘛不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请孩子们来帮助我呢?于是,我说:“同学们,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自豪的。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表现自己。同学们,大家敢不敢勇敢地表现自己?”“敢!”同学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同学们希不希望朱老师很快认识你,能很快叫出你的名字啊?“…  相似文献   

12.
离太阳近点     
25”平凡人的愿望,平常人的心,_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需要终身打造的, 我的孩子今年才上三年级,虽算不上出类拔萃的好学生,甚至在有些人眼里有些“讨嫌”,但我们一样爱他,因为他真诚、快乐,是个实实在在的孩子.下面这些对话都是我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它或许多少能反映一些我们在孩子心理教育上的努力。 关于座位的对话·_ 子·:妈妈,今天老师把我换到最后排的座位上了。- 母:你觉得有什么不好吗?二子:不知道!_但后排坐的都是调皮的、老师不喜欢的小朋友, 母;你认为老师不喜欢你吗一? 子:是!- 母:老师不喜欢你哪_些地方呢?-一… 子:我上课…  相似文献   

13.
“人之初,性本善”,很小的孩子,特别是还没有上学的孩子,都很喜欢凌书、写字.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看到大人读书看报或写宁都尝试着去模仿,可为什么到了让他们读书写字的时候,他们反而又厌倦了呢?孩子不爱学习是谁的责任?我认为孩子本人绝无责任,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工作中如果善于抓住德育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可能发生甚至已发生的事故也可以演绎成生动美好的故事。最后的名次对于毕业班的同学来说,特别珍惜“最后一次”,总想在最后一刻展示自己的精彩,可是我们班和二班因为运动会比赛名次发生了争执。语文课上,我讲到词语运用时,有同学们问:“声明”与“申明”两个词如何辨析?我抓住这个契机,作了如下讲解:声明,是公开说明,力求让更多的人知道;申明,则是充分说明理由,力求对方不误解。比如这次运动会上我们和二班在女子4×100米接力赛中,为名次发生了争执。其实,我们彼此可以“申明”理由,力求避免…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差异拉平,而是尽可能地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案例中“逗号”老师的困惑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是班级授课制与生俱来的问题。课堂上让一部分孩子吃“饱”了,就必定有另一部分孩子会挨“饿”,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贫”“富”悬殊很大,到了毕业总复习阶段,有些“穷”孩子可谓是一贫如洗,他们会把所有知识内容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使我们既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只有41个学生,却有一个特别的“42号”。这个“42号”到底是谁?她到底特别在哪里呢? 特别之一——高在我们班里,“42号”最高。换灯泡时,她站在桌子上就能摸到灯泡。不  相似文献   

17.
邱杰 《陕西教育》2010,(5):16-16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不知谁说过“一个人的转变并非易事”.那么一个班级的转变更是难上加难。我接手的五0一班.班风不正.班纪特差。学生绝大多数是特困生。他们的个性品质、家庭状况、学习状态等等情况。全校人都知道。当教导主任将学生花名册交给我时.我有些惶恐。这样的班级我能带好吗?我能推辞吗?我只能鞭策自己,既然领导信任.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刚开始带三年级的这个班时,各种“麻烦”接连不断,我第一次感到无助与迷茫. 该班是二年级两个班的合并班,由于是刚接手这个60多人的班,对学生都不了解,甚至连名字都记不清,再说许多优等生要么转学到镇中心小学,要么转到私立学校,剩下的学生用别的老师的话说都是“精滑”——看着都挺精,个个都很滑.这些学生不仅不喜欢学习,而且有些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刚上几天课,许多学生就向我报告丢了钢笔和本子,迫使我这摇身一变成了“包青天”,整日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斩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去年开始接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班里调皮的孩子一大堆,这些孩子大都聪明好动,爱打架。学校上早自习检查纪律扣打架分的有我们班学生;间操时广播上点名批评的有我们班学生;乘坐通勤车时表现不文明,甚至打碎玻璃的有我们班学生,似乎什么坏事都能和他们沾得上边。为此,我找家长,家长说:“我正想找你呐,我们那孩子可没少挨打,有时被打得连凳子都不敢坐,你帮帮我管管这个孩子吧!”我也找学校领导,我也采取了“群起而攻之”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打架骂人,会受到全体学生的反对。开始效果还可以,后来作用就不大了。没办法我把…  相似文献   

20.
有位幼儿教师告诉我,工作中最令她头疼的就是那些表现不好的孩子。她抱怨说,几乎每个班都会有个别表现不好的孩子,仿佛正应了那句话,“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我问一个班的孩子:“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表现不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答:“有!小伟最调皮!”“我们都不跟他玩。杨老师、许老师也不喜欢小伟。”那个叫小伟的孩子在批评声中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