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论述中国梦,就突出了中国梦所蕴含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就是立足今天,敬畏昨天,揭示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象征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还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今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治主题,是从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中发掘和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思想力量,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好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中国社会,与现代文明建立起深度对话的关系,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有系列论述,对此,我们要学习好、阐释好。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概念。2011年11月24日发表的中共十七大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蕴育发展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优秀传  相似文献   

7.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梦想特别是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协调发展、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体推进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明传统的问题,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王斌 《今传媒》2024,(3):130-1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世代流传中不断融合创新,积聚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品质,是中华民族成长史的智慧写照。深刻理解并不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当代大学生陶冶人格、塑造灵魂。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教学这一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同的意义和现状,探讨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恢复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样,欲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相似文献   

11.
陆小新 《中国出版》2023,(16):57-60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少儿出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少儿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厚出版资源和价值内涵。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不仅需要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时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价值与魅力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强大生命力,已经被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事实所充分证明。但是,中华文化中究竟是哪些文化元素和思想内容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应该如何发掘和弘扬中华文化中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资源?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如何让古代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其在当代的价值,并详细阐述了网络时代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讨如何增强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发展潜力,并提出了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新闻知识》2020,(11):25-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依托于传播媒介的支持,新媒体改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出新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路径创新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更新认识,让新媒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平台;二是落实行动,让新媒体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表达融合;三是加强检视,让新媒体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一项长期且重大的课题,少儿出版单位任重而道远。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实践为业界提供了有益启示:少儿出版单位应在出版的广度与高度上双向发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引领力;丰富儿童视角的表达,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吸引力;立体开发和打造品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传播力;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是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者的重要力量,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培育中面临的3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培育者能力、分层级引导培育对象和打造各类主题明确的传习活动精品项目等相应的培育理路。  相似文献   

18.
19.
金鑫荣 《中国出版》2017,(15):30-33
全民阅读已被提升到振兴民族文化的国家战略,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全民阅读的现状,提出"读什么""怎么读""出版社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等问题,并从制订全民阅读之中华优秀典籍基本书目、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社在全民阅读内容提供中的关键作用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世界运动会,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冬奥会正逢传统中国年,本文从北京冬奥会出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塑造国际话语体系的中国模式,拓展中外文明的对话空间,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