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际协作学习被认为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是校际协作学习开展的核心,目前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指导.校际协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增加了学习者认知的广度,但在认知深度方面作用不力.因此,文章从促进深度学习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质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采用“现状分析→理论建构→区域检验→反馈完善”的技术路线,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框架,并介绍了省城内高校间协作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推行,但当前还缺乏对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的系统研究。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效果评价对提高跨国校际协作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是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学习者对活动的满意度""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及"资源的积累和转换"为一级指标的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效果提供评量标准,为跨国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5,(12):96-102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模式可以有多种分类视角。文章根据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交互协作层面的不同,将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模式分为个体协作模式、团队协作模式和集体协作模式,并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三种模式各有特点,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校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同伴互评是现阶段网络学习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同伴互评领域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影响该教学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文章根据科尔布(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对被试对象进行分类,设计并开展了基于“线下教学,线上互评”混合教学模式的同伴互评活动;依据评价深度内容分析表,对同伴互评中产生的评语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对网络同伴互评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持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在互评中的评价深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聚敛型学习者在互评中评价深度最深;②学习者学习风格并未对其学习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其在互评中的评价深度可以预测其学习结果。因此,开展同伴互评活动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提升同伴互评中学习者评价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策略,已经成为现阶段网络学习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同伴互评策略应用于高校混合式教学之中,设计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研究整体采用行动研究法设计、修改同伴互评活动,并分析学习者对活动的改进意见。研究一方面分析互评活动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活动对于两类学习风格学习者影响的差异;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学习者对于活动的态度及改进意见。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研究设计的同伴互评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提升最终成果的质量。(2)相对综合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更加有助于提升序列型学习者对知识运用的水平。最后,研究总结了同伴互评活动设计的改进方案及后续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相似文献   

7.
廖明江 《广西教育》2014,(20):13-14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学研究,探索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一、南宁市结合教育信息化研究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2008年以来,南宁市以参与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及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然而,校际协作学习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为主开展的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很少,如何成功设计和组织这种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我国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合作项目2006-2007年度研究课题中的成功组织的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村学校开展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主要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设计的三个主要设计工作,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如何进行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设计.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部门和学校今后开展类似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线异步对话可被视为一种协作学习活动,促使学习者提升思维层次,然而其时效性较差,往往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依据探究共同体(CoI)模式,设计协作式在线异步对话任务,了解学习者的参与情况,分析任务触发批判性思维和提升深度学习能力的可能性,同时解决在线异步对话时效性差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习者在对话过程中展现出分析、评估和合成信息等深度学习行为,协作式在线异步对话能够助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也发现,协作式在线异步对话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明确指导和鼓励学习者充分互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校《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在阐述分布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校际协作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八条设计策略:创建校际协作联盟;开展多层次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与校际协作有机整合的教学实施过程;分布式的协作组织方式;构建多元整合的互动性网络学习环境;校际教学资源的调用与整合;跨学校的教师协同教学与指导;重视过程的校际协作评价。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类MOOC的学习者主要是一线教师和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类MOOC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大作业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如何做研究""英语教学与互联网"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完成方式、提交时间、提交方式、评价方式和是否提供评价量规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这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特点,继而提出教师教育类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五条改进建议:注重个性化学习,智能推荐分层作业;开放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注重反馈与沟通,强化作业的实践性与亲和性;研发作业评价细则,完善评价系统;加强作业的启承性,训练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内部运行规律及其对学习者知识发现的积极作用,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前期需求和后期结果进行调研,以行动研究法开展为期10周的实践研究,并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共同体功能。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习者发展,学习者与助学者是主要的内部结构力量,凝聚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员投入时间、共同学习氛围、个人毅力、移动设备等因素对学习效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化学习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学习的绩效。本文在定义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和网络课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创建网络课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和条件,着重论述创建网络课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提高网络教育质量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U-S"协作背景下中小学校际共同体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的需要,不但能扩展优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也能成为扩大教育理论者专业力量影响的有效途径。"U-S"协作背景下中小学校际共同体具有深厚的专业品性以及校际影响的双向性与多维多层性等特征,其运作策略强调地方行政力量、大学教育理论研究者与中小学实践者之间形成有效协作,同时要依靠定期的校长联席会议,开展精心策划的校际联动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伍莉娜  黎结莲 《文教资料》2009,(36):186-188
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影响着学习者的思想与行为。本文作者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学习的活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校际协作学习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从而成为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与班级内协作学习活动相比,校际协作学习更复杂.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是协作学习是否能够真正发生.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协作学习过程的具体策略,没有有效的支持工具,学习的协作过程很可能被忽略,导致协作学习本质上的失败.本文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合作项目2006-2007年度研究课题中成功组织的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为例,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设计支持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和脚手架.作者提出校际协作学习设计中应考虑的八类策略,并介绍了"携手助学"项目中具体策略和脚手架的设计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中小学开展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方法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上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界定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讨论出发论述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图;在下篇中介绍利用非即时性网上对话记录展开的质的分析,并探索利用这种质的研究方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能性。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1.开发“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目的设计并开发“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二是通过校际协作学习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校校通”的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时…  相似文献   

18.
同伴互评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法,以课程进程中四次作业的同伴互评评语为分析对象,从时间序列视角探索同伴互评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影响与差异影响,剖析出在高校课程教育中"以评促学"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同伴互评能有效提高学习者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帮助学习者在更高阶认知结构上进行知识构建;在同伴互评策略支持下,高、低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水平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趋同,即都经历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高水平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在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综合性和深层次的建构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习支持服务是校际协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成功的保证,其工作主要是通过E-tutor来承担。以浙江师范大学和集美大学参与《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协作学习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E-tutor的作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E-tutor的作用普遍比较满意,但对于不同学校的学习者来说,除了学术性支持外,情感支持和管理支持存在差异;不同学校的学习者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不同;E-tutor的工作中学术性质和情感性质的支持总体效果较差,学术、管理支持和情感满意度是正相关的;实验活动评价标准学习者满意度最低。最后对此次调查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为今后有关的校际协作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蔡虹 《教育导刊》2010,(4):39-40
远程教育是“国际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我国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章从广州市教师校际联盟项目实践入手,分析教师校际联盟与远程协作的关系,探讨多元的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的创建,进行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运行策略的研究,以提升校际教师研修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