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弱化、窄化、碎片化等状况,导致学校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以阮元实学思想为引领,从德育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明确课程的目标导向,实现校本主张与共性要求的和谐统一,采用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注重乡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整体上建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基本路径,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存在载体单一、偏重记诵、宗旨不明等弊端,未能很好地适应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以及现代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为应对挑战和问题,应以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实现现代教育目标为目的,以适应现代学校课程制度为基础,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形式。据此,应建构五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形式,包括文本型课程、在线型课程、实践型课程、对话型课程和反思型课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阐述了马相伯对西方科学人文教育精神的有机吸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性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地审视了其中西汇合的文化教育见解。这些见解对于当代中国新教育改革和新文化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蓉 《甘肃教育》2020,(22):20-21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奋勇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更是促进民族发展、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强大内驱力。在小学德育中,应融入民族情怀与文化记忆,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他们亲近传统文化,拥有文化的理解与继承能力,让学生感受祖先智慧、爱国赤诚,尊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便会促进其从小建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一大批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精神,崇尚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和社会担当,追求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倡导求索创新和奋发有为。本文作者就培育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谈了自己的观点,从传播平台搭建、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活动创意、人文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充当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将反映出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环境创设过程中时,应注重营造教育性、层次性、艺术性、参与性和探索性的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幼儿探索、创造及表达的欲望,让其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获得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认识自身的能力并得到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7.
1、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化分不开,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之网。文化活动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智慧的结晶。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不管是否了解传统文化,也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南昌市徐坊学校举行了“传统经典文化活动开放日”活动,学生表演了合唱、朗诵、舞蹈、少年拳等节目,以此向与会人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学校的三位骨干教师也在开放日中精彩亮相,向大家作教学成果展示。这是该校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环境的多维性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依存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都具有独特性、多维性等特点。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环境多维度的疏离是我国学校德育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做到在顺应中发展、传承中创新、在建设中提高、在生活中增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依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每个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都具有多维性、独特性。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环境多个维度的疏离是我国学校德育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在顺应中发展、在建设中提高、在生活中增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将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德育,可以提高德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并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12.
13.
在环境创设和一日活动中,我园历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在"涵养童心,涵养趣味"的主旨下,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为孩子提供适宜、低碳、环保的材料,把泥塑、剪纸、彩绘、布艺、传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全面嵌入学校课程之中,方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视角,传统文化教育嵌入课程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结构,包括课程观念嵌入性、课程制度嵌入性和课程资源嵌入性,三者构成由内而外、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嵌入性的基本框架.传统文化教育嵌入课程,以形成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生态系统,需要政府、学...  相似文献   

15.
16.
<正>顾润生:请介绍一下“‘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基本内涵。帅宁华:“大生”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是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根本宗旨、强大动力和高远境界。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研究“张謇大生思想”在当下小学教育中的定位、活化、运用与发展。“张謇大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思想,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追求。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概念鉴定是深刻认识解决该问题的前提,该课程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在世界观、价值观、行为规范、主体精神、辩证思维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从教师、教材、实践、环境各个角度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议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岚 《文教资料》2009,(11):225-227
当前国内外形势都凸显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作为社会青年精英代表的大中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为解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系统地进行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完善高校德育课的功能,拓宽其研究范围,有利于德育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时至今日,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