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化媒体环境的形成,企业危机扩散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需要企业面对的局面也愈发复杂且充满变数。这就要求在充分重视原有治理原则的基础上,深入把握社会化媒体环境的特征,以实现对危机及时、有效的处理。本文从重新定位公关思维模式、审慎对待意见领袖、有效进行议题设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民数字阅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影响着阅读行为,甚至影响到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的传承方式。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民数字阅读行为嬗变的表现形式及面临的困境作了解读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国民数字阅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 《新闻界》2012,(1):3-5,20
社会化媒体的勃兴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是当前传媒业面临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传统媒体来说,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识。如果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不了解社会化媒体对于整个传媒业的挑战和它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无法真正解决媒介融合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社会化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包围和冲击;媒介融合对专业媒体的挑战和洗礼;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4.
董星 《视听》2021,(1):132-134
从口语传播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下半场时代,社会化媒体赋予"受众"信息处理权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对所授权利进行有效的管制,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媒介素养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情况.本文基于这种现象,探讨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在真相反转前后的媒介素养有何特点与不足,并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从网民自身和社...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均为当前传媒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深层影响关系,为此本文主要讨论社会化媒体对媒介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潘琳  李珮 《中国出版》2022,(20):41-46
县级融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成为舆论治理、综合服务及信息传播枢纽“下沉”的重要载体。在县级融媒体“下沉”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以媒介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基于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等维度构建了县级融媒体“下沉”建设逻辑,提出优化策略:实现以县域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打造多元化、极具基层特色传播平台,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融媒体建设,重视商业逻辑下的业务设计与服务延伸。  相似文献   

7.
媒介与社会、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了信息传播的结构与模式是媒介生态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一关系命题为媒介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传播技巧的具体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学理依据。文章从媒介生态学出发,结合成功的实例进行分析,基于传播生态学规律总结出自媒体可采取的传播策略:准确把握生态位,采用特化或泛化生态位策略,充分发挥生态位优势;借助食物链规律,以"人格化品牌"和"社群化运营"为手段,打造完善的生态链;遵循受众生物钟规律,以"内容发布时间固定化""具有吸引力的标题"等手段适应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运用传播适度性规律,传播信息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推动了社会个体信息消费行为的变革。当下,我国媒介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信息消费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域。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生产者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加剧了信息风险等级。受众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往往盲目地充当风险信息的二次生产者。风险信息一旦进入以"圈层形态"为主的人际传播环境中,则极易引发葡萄藤效应,进而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和谐的传播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受众作为信息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信息解构能力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从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探寻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应对信息风险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婧 《出版广角》2019,(12):61-63
自媒体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技术力量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态。政治传播亦同时面临复杂而矛盾的新局面。当前,政治传播需要研究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规律,提高主流媒体的公共责任意识,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协商对话。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系统成员的栖息地 ,个体只有生活在系统的环境中 ,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命力。一个人脱离了生态环境 ,生命将变得脆弱 ,一个事物离开了它周围的环境 ,同样将失去存在的理由。媒介的生存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只有媒介环境优化了 ,媒体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媒体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不规范的竞争恶化了媒介环境媒介生态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尽可能多的作用 ,媒介自身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切割和配置 ,以免资源不必要地被损耗和遗弃。竞争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动力 ,在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基于信息主体的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来研究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链,为相关部门改善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环境提供思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中心性、密度、凝聚子群以及核心—边缘模型4个方面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主体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链主体的关系模型,提出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链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内容"不再是信息体系的唯一支柱,"关系"甚至超越了内容,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以"关系"为纽带而传输,要素围绕着"关系"而布局,"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易龙 《新闻大学》2015,(3):37-43
本文基于对复杂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生态的客观分析,提出了信息路径分析的命题。信息路径分析是理解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规律的一种可行方法,也是信息路径优化的重要前提。文中区分了新媒体生态中的两个主要传播主体,即机构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对网站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验证了用户信息获取路径的幂律分布情况。本文也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了媒体信息的发布路径、信息分发路径以及信息扩散路径,对关键媒体节点等信息路径形成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大部分都没有考虑到与生俱来的人性,也没有揪住意味深长的启示,比如技术与不断改变的自我定义的关系。一组不同以往的新数据,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几乎不用深思熟虑,通过一个简单动作就能完成,推特、脸书、谷歌搜索、在线评论、一键下单。这些是“我”的模糊图像,新的虚拟生活被转换为算法处理。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普通公众彻底改变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但也使得公众对媒介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手机瘾君子""微博控"等现象。这对传统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教育理念都提出了挑战。媒介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在深刻理解媒介定律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新媒介素养研究,促进公众对自媒体的合理使用,营造健康和谐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秦泽宇 《新闻世界》2014,(12):100-101
现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普遍应用,对社会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媒介已然与社会融为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社会化媒介的发展,它已被逐渐应用到企业的营销之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思路需要颠覆,而品牌社群营销的内核也需要伴随品牌营销思路的颠覆而进行重新认识。本文分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思路的四个重构:从产品思维走向体验思维、从用户思维转向粉丝思维、从媒介思维转向数据思维、从广告思维转向社群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社群营销的核心逻辑。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首当其冲。互联网技术释放出巨大的解放能量,打破了新闻媒体对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垄断地位,使得新闻的生产不再依附于原先等级化的权力结构。在传统媒体的周围,迅速崛起无数社会化媒体。这些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社会化媒体,稀释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改写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格局,引发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当前是传统媒体摆脱困境的机遇期。传统媒体可以抓住大数据环境下受众对高品质、确定性信息的需求,寻求战略突围。传统媒体可以在理念、战略、技术三个层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为用户自创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这一特点也为研究在线电子商务的信息传播行为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产品评价的影响因素。本文选择"在线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形式的社会化媒体,将产品评分作为用户产品评价的量度,并对产品评论进行文本挖掘。研究发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取决于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经验、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在线社交影响(即其他用户的影响)。产品已售时间的长短、用户发表评论时间(如上午、下午等)以及用户所在地区也对用户评价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还发现,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在不同产品类型中表现不同,即对于"搜索型产品"而言,其他用户的评论对用户产品评价无影响;而对于"体验型产品"而言,社交因素则显著影响用户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