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探究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共施测22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数据182份。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较低水平;心理韧性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和生源地在就业压力行为表现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就业压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和考研是否过目标学校分数线在心理韧性力量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心理韧性总分、坚韧性和乐观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心理韧性坚韧性维度能有效预测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干部面临多方面的工作压力.调查审计干部职业荣誉感及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增强审计干部的抗压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选取260位服务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荣誉感测量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审计干部职业荣誉感得分(20.70±3.52)分,心理韧性得分(95.07±13.77)分,职业荣誉感在性别和年龄维度差异显著(p≤0.01);心理韧性在居住城市大小和年龄维度差异显著(p≤0.01).研究发现,女性和年长者职业荣誉感水平普遍较高,居住在大城市的审计干部心理韧性水平高于中小城市,年长者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心理韧性的地区、性别和年级特点及其与学业水平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70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子量表,个人力、支持力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人际协助子量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2)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总量表、分量表及其子量表与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均成显著正相关;(4)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对学业水平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心理健康自测量表》,随机抽取衢州市两所高校260名教师并调查其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总体水平处于轻度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欠佳;教师工作压力呈现年龄差异;无子女的教师工作压力显著高于有子女的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大于本科院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名校分校新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特殊性,以及学校类别、工作压力与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3名来自不同类别学校入职5年及以下的新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名校分校新教师在职业发展和社会问题上的压力水平较高,显著高于重点学校的新教师;不同学校类型的新教师在情绪状态、成就感及抑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名校分校新教师呈现出更好的职业与心理状态;学校类型与压力水平对抑郁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高压力及中度压力组中,重点学校的新教师抑郁水平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名校分校与普通校,在低压力组中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在62到122之间;女大学生在逆境中的态度更加乐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最低,大二学生的心理韧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幸福感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得分越高,在个体面临负性情绪时所拥有的保护资源就越多,进而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压力量表以及韧性量表,对17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幼儿园教师角色压力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韧性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存在轻度职业倦怠.(2)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角色过载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韧性与个人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相关.(3)角色模糊对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角色冲突、角色过载对去人性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4)韧性在角色过载与个人成就感低落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从减少角色压力源、调节职业心理压力及提高心理韧性三方面提出了减缓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伴支持与抑郁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调查了1297名初中生.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能够调节学业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高校教师的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压力状况、类型和特点,为改善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部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本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平均处于中度压力水平,不同职称、年龄和学历的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探讨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相关性。随机抽取江苏省某大学396名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进行测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三学生心理韧性均分为(3.74±0.45)分,显著高于研二学生(3.52±0.39)分(t=-3.637,P0.000)和研一学生(3.52±0.40)分(t=-3.239,P0.01);研究生的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r=0.592)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自我情绪评估、情绪调节和情绪运用能较好地预测研究生的心理韧性,解释率为38.8%。研究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智力是影响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对数所高校240名大四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407名本科和专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本专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的特点,以及心理韧性对就业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专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专科生的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存在负相关,本科生的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呈现正相关;心理韧性在乐观性维度上存在学历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专任教师普遍承受中等程度的压力;但性别和职务方面不存在压力差异;因年龄、工龄、学位、职称、学科不同,教师在总体压力和各因素压力方面均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加以区别对待,使合理适中的压力成为大学教师提高工作绩效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188名高职教师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一定的工作压力,压力等级在中度以上;工作压力有明显的职称、性别、年龄、学历和所在学校性质的差异;在工作压力的不同维度,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差异。造成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教师自身和教育管理者都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武汉、郑州两市228名大学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男教师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女教师。(2)不同年龄段教师在工作关系的满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工作的总体满意度随着职称的晋升而提高。(4)不同婚姻状况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差异显著。(5)理工科教师对工作关系、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文科教师。(6)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工作总体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下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