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继中 《河南教育》2010,(7):113-113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高等知识的人才培养上成绩显著,国内的高职院校也有着较大改革力度,教育心理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一个拓展部份,是一个新的教学手段,这几年在高职院校中开始逐步进行了教学的实验,教育心理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积极性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它的作用已经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还是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状况及心理活动来展开对高职院校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教学从哪里开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课外阅读》2011,(5):133-1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学习效果如何 ,与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关 ,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规律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那么 ,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据教育心理规律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一、为自主而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 ,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创造性强 ,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可见 ,健全学生人格 ,培育学习自主性 ,树立主体意识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1 激发主动性 ,消除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是学…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还记得自己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三尺讲台。满腹装着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教法的理论,再加上自认为较好的个人语文素养,心想自己对付这帮小毛孩应该不在话下,自己的满腹经纶足以算是一桶水了,暂且可以将再学习搁置一边了。可走上讲台后,我发现拿教育学的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不听;用心理学的思维来与学生沟通,学生不睬;用书中教学教法的理论来开展教学,学生不懂……在现实面前我傻眼了,屡屡碰壁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问题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在失败中我找到了前进的航标灯——再学习。儿童的特点是什么?儿童思维的方式是怎样的?儿童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我的课堂为什么总是乱糟糟的?为什么我说话孩子们总是不听?如何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我预设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为什么我所教的知识孩子们听不懂?带着这些“为什么”,我走进图书馆,向书本学习;走近身边的同行,向经验丰富者取经;走近教育专家,向他们请教……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心中的“为什么”便会迎刃而解;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不断的反思中,又产生了新的“为什么”……正是反思唤醒了我的再学习的意识,正是反思让我收拾行囊重新走上了再学习之路,正是反思让我在再学习之路上不断收获、不断质疑、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7.
辛晓 《广东教育》2011,(10):39-40
教学从哪里开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应力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要真正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必须直面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现在究竟在哪里?数学教学究竟从哪里开始?学生究竟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面对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即必须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否则,“以生为本”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发展亦无从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同一个问题,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提醒,怎么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在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类似问题,令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是学生变“笨”了?还是教材变难了?作为一个农村初中的数学老师,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得出的关键原因在于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很低。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五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如何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以此进行教学呢?从大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教育教学著作研读中,我们可以得知课前的预习为我们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点”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课前预习是师生顺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什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那如何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探究呢?我就以《小露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易于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感,能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成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期望学生成功   “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育目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其不断努力,取得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可暗示性。通过暗示,往往可以使人不加思索、不加批评地接受某种思想或去做…  相似文献   

14.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之中,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是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意义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简单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生物教学近五年,在教学初期学生不重视生物课,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没有掌握教学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几年来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体会最深的是:在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之前,我对培养学生注意力不够重视,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讲课上,不善于观察学生听课情况及课堂秩序。结果,有时费力不少而收效不大。通过深入学习心理学理论,认识到注意与教学关系的重要性。注意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门户,是顺利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学生不理解教材,对学…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讲得不好,学生不爱听。甚至有人对学习心理学产生怀疑,说什么“自己的刀刃削不了自己的刀把”。怎样才能上好心理学课呢?我体会:首先要考虑我们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师范学校学生毕业以后是做小学教师,不是做心理学专职教师,教学中应着重培养他们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而不要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原理。有了这个指导思想以后,教者在教学中就应在下面两个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感到有趣;二是感到有用。我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他认为,学生对先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同以后学的有关的知识成正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