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展,其工作涉及的领域、具体事务和管理性事务不断增多,面临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学会与大学生、与任课教师、与学校各部门的教职员工、分管领导和与其他辅导员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顺利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有利于自身获得事业的成功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职业培训是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从培训内容的科学化、培训形式的丰富化、培训师资的精选化、培训意愿的合理化等方面来构建科学、系统、合理、专业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中高校实行的辅导员制度为其作出巨大的贡献。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关乎我国高校的发展,应积极加强辅导员个人的素质以及增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本文从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发,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辅导员的发展、管理、晋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全国各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办法不尽相同,辅导员考核缺乏相对权威系统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相对泛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未能准确地导向辅导员的职业晋升和发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要找准考核工作的难点,改进考核标准,明确考核主体,改进考核形式,正视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在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即一方面是招聘时门庭若市,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前来应聘,往往是几十比一甚至是百里挑一;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从业队伍缺乏稳定性,不时有辅导员跳槽或者转岗,留下的也大多动力不足,易生倦怠。本文在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存在着岗位职责与职业期待有差距、职业价值观抉择、职业内驱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职业能力标准,队伍建设机制和学科方向建设,促进辅导员胜任力形成,进而实现职业认同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面临着辅导员专业不扎实、管理考核不到位、专业培训不完善等困境,要通过优化选聘管理机制、改革考核激励方法、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等方式,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和实践方法,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职业兴趣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事该项工作的想法与愿望。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是带领大学生更好地走好人生路的引领者。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要看其是否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是否能够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这一项工作。高校辅导员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能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以及胜任特性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苏北地区高校为例考察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耗竭的现状,探讨了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其职业耗竭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耗竭状况总体较低。(2)不同组织性质的高校辅导员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民办院校的辅导员更易产生职业耗竭;在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工作范围上,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耗竭的各维度上均不具有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职业耗竭高低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与职业耗竭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明确的职业身份定位、缺乏职业价值彰显力度、职业发展前景模糊是高校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的根本原因.明确职业定位,实现自我提升;建立长效机制,凸显职业价值;搭建发展平台,完善评价体系.这是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如今来到网络时代,移动网络和智能网络迅猛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和管理面对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可提升空间,提出有效可行的提升办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才能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构建出新时代下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这一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内涵,得出辅导员应从夯实理论功底、提升品德修养、弘扬敬业精神、更新学习观念、掌握育人方法、完善个人素质等六个方面加强自身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及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学习相结合,从自身素质建设、思想工作、学风教育、学生活动、就业指导等方面探讨辅导员工作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以期对特殊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不能再仅仅依靠经验。尤其是90后乃至近0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新方向入手,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在借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和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新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维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如何使这支队伍实现职业化可持续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剖析辅导员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探讨相应制度保障机制的完善,以期能帮助辅导员实现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消除职业困惑。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本人笔者从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入手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swot分析,以期厘清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优势、劣势,分析其机会和威胁,并以此维度来探究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学习环境因素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构建良性学习环境,要在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构建高校良性学习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