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安排的是替换策略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及一道“练一练”,主要是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相差”关系进行替换。从而感受替换策略,体会到替换策略独特的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
解决有关倍数问题要用到乘、除的计算,解决有关相差问题要用到加、减法计算。计算方法毫不相干,教学内容不相同,似乎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教学内容,为什么要“攀亲结友”呢?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安排的是替换策略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及一道"练一练",主要是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相差"关系进行替换,从而感受替换策略,体会到替换策略独特的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在用替换的策略教学之后,我安排了对应的习题练习,学生解答情况如下:"倍数关系"全班49人,全部正确,而且替换的方法多样;"相差关系"全班有31人列式  相似文献   

4.
副词“就”与“就是”在表强调时存在替换关系:首先,以强调功能为切入点,将副词“就”与“就是”分为强调时间、强调范围或状态、强调数量、强调自身观点4 类;其次,副词“就”与“就是”存在的替换关系为:构造格式相同的句子强调的内容存在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即使强调内容相同,出现的具体替换情况也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在例题之前.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出示天平图.问学生:“你能看出1个苹果和1个梨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个苹果的质量是一个梨的2倍:一个梨的质量是一个苹果的1/2)“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相似文献   

6.
王礼平 《学语文》2011,(3):53-53
“作”和“做”是两个很常用的字.但由于它们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字义相差甚微,我们常常将它们混淆.分辨不清到底是用“作”还是“做”?现在我们就此二字作简略分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  相似文献   

7.
“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不仅因为其数量关系不直接反映运算意义,学生常感到列式困难;更由于其题型变化多端,思路有顺向逆向之分,低年级学生难以适应。纵观各种教法,虽各有所长,但上述问题仍是公认的难点。传统教法套“类型”:要求学生分别记住“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各三个数量关系式,如“较小数 相差数=较大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等,解题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关键字句,找准已知量所属数量的名称,确定类型,再套用相应数  相似文献   

8.
动词“整”、“搞”、“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泛义动词,它们的用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很多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比如它们都有替代功能、关系功能,都可以带名词性宾语等。其不同之处是:使用地域上,“整”经常在东北地区使用和“异”则在中部地区使用频繁;句法方面来说,“搞”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相似文献   

9.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0.
“ ”在古今众多字书中少有收录,在古今字书对其注解的基础上结合书证,对“ ”及与其相关的字词进行释义梳理,得出结论:“ ”是古代江东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对粗芦席的称谓,是一个在现代方言中还有残留的古方言词。在此基础上从古音通假和古代税收制度的角度分别对《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含义作初步考证得出结论:二者实为一物,是五代及宋时官府通过“折变(折纳)”的制度把征收的“ ”(粗芦席)转为征收谷物之税目的名称。最后从训诂学及制度的严密性来考察.认为采取折变说(制度说)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1.
史琢琮 《陕西教育》2011,(10):58-58
新课程理念注重数学知识的获取能力.注重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关键是处理好“想”和“做”的关系。现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正方形的展开与折叠”一课为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这篇章是我历时一年的新儒家研讨课前段研究的接续。前此,我考察了“性”(这里译为“natural dispostion”)和“理”(通常译为“principle”或“patterned regularity”之间的关系。我为此写的前一篇章,着重探讨了我对“理”的认识,以及个体如何通过对语境中经验的研习(格物)获得对关系的鉴赏力(致知)。我尝试将“理”从预设的静止形式中解放出来,论证正是圣人——一位全身心投入到日常事务中的有血有肉的人一一通过天地之“理”的表达而使自我行为与“天”相合。  相似文献   

13.
《小学青年教师》2004,(9):33-33
正:备尝bèicháng误:倍尝bèicháng错例:倍尝人生的艰辛。辨析:“备尝”,受尽。“备”,尽,全。不要理解为加倍地体验而写成“倍”,因为这里不存在倍数关系。正:备受bèishòu误:倍受bèishòu错例:倍受凌辱。辨析:“备”,尽,全。备受凌辱即是受尽了凌辱,备受折磨即是受尽了折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外人”共出现三次: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下称“外人①”)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下称“外人②”)(下称“外人③”)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如何找“等量关系”?一、找“特征数”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外乎相并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和倍数关系四类。所谓的“特征数”,即指上述关系中的“总和数”、“相差数”、“总数”与“倍数”。尽管复合应用题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但常常以一种为主(有人称之为“主体数量关系”),一道题的主体数量关系往往通过一些“特征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不要写作‘旁皇’‘镑徨’。”到底应当何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重要极限:limx→∞(1+1/n)^n=e的研究对极限的计算与教学至关重要.此类极限可归结为“1^∞”型不定式极限.为此将利用等价无穷小替换的方法对这一类型极限的计算进行详细讨论,得到计算这一类型极限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了解性地引入,动态性地感知 师:(板书“倍”)对于这个字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倍”就是倍数。生:我知道有几倍。……师:数学中的“倍”,确实有像你们所说的“倍数”、“几倍”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行”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2005年和2006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用“最”“也”“又”“更”“其实”“原来”等副词设置适度障碍的情形逐渐增多。如“最美丽的__”(河南省课改区)“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江苏省连云港市)“__也美丽”(浙江省嘉兴市)“幸福原来__”(河南省)“__,也是一种享受”(山西省)“这也是课堂”(江苏省徐州市课改区)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