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人与恩师     
毛泽东和武绍程 1917年,武绍程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校长,思想比较开明,在全国颇负盛名。当时,毛泽东正在一师读书,和一批爱国热血青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极端仇视,多次想对毛泽东等下毒手。  相似文献   

2.
杨定芳 《图书馆论丛》2010,(2):61-62,42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是通过搜集、整理、保藏和提供书刊资料来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它是知识之源,是良师益友,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几个闪光的名字,以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业绩而名垂青史。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图书馆的热情的读者,都是利用图书馆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3.
伟人与档案     
刘金元 《档案时空》2003,(10):40-4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立无产阶级伟大理论的过程中和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非常重视对档案资料的利用,重视档案事业的建设,重要对档案的安全保护,他们对档案事业建设高瞻远瞩的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马克思阅看过1500多种资料来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巨著,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常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里查找、阅看各种档案资料。据说由于他长期在博物馆从事查阅工作,在博物馆他常坐的座位前的地上留下过两个深深的脚印。这个传说且不作论,但马克思在写…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谈戏博古通今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和常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戏曲艺术占很大比重。有资料显示.他不仅观过大量不同流派、不同剧种的古今剧目,而且保存有京剧、河北梆子、晋剧、  相似文献   

5.
倪勤 《档案天地》2007,(4):25-31
光阴似箭.转瞬间恩师刘绍棠去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恩师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恩师虽已久辞人世,但他那深邃的文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教育着我,感动着我.引发着我对他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6.
<正>传说中的刘绍棠刘绍棠,一个好响亮的名字。还在我刚刚步入小学校门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名字。那时,刘绍棠已经倒了霉。从老师口中听说的,是两个褒贬不明的矛盾词组:"神童作家"、"反党大右派"。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然辨不清那么大的孰是孰非,但刘绍棠13岁就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7.
8.
王锴 《今传媒》2003,(2):64
《每周文摘》去年12月13日摘登了介绍孙中山孙女孙穗芬的人生经历的一篇文章。在同类的文章中,此文的视角开阔向上,值得称许。 世纪伟人孙中山的孙辈中有“英华芬芳”四朵金花,孙穗芬排行第三。其母兰妮是当年上海交际场上的叱咤风云的名流。因孙穗芬长相酷似乃父孙科,因而深得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宠爱,在孙穗芬不到两岁的时候,兰妮就将价值数十万元的玫瑰别墅七幢花园洋房立在女儿名下,这使得孙穗芬成为上海滩上年龄最小的、  相似文献   

9.
本土伟人     
无论你持什么样的观点 都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人。本土伟人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邓小平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中,邓小平理论才是最根本的份量最重的遗产。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涵盖各个方面。邓小  相似文献   

11.
忆恩师     
丁老师退休的前一年,我进入复旦,进入复旦的第二年,我在西藏那曲出车祸,没能聆听丁老师的新闻史课.毕业后的第八个年头,在北京阴霾反常的初秋夜晚,通过一条短信,我被告知,丁老师走了. 期间,没有电话,没有谋面.生世如转蓬,人生的交集,只那么一段. 我却在每一次关于复旦的光影印记中,把丁老师弥漫为背景.  相似文献   

12.
恩师老范     
恩师老范,范敬宜也,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外文局调入经济日报,任总编辑。老范为人低调,生性和蔼,一见面便吩咐大家,今后就叫我老范吧,不用叫总编辑。自此人人直呼老范.沿续至今,不再改口。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让人百看不厌、常读常新的魅力在于,它展示了生命的种种辉煌,烘托出一段段精彩纷呈、令人目眩的非凡人生。于是,历史往往会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成了少数精英伟人表演的舞台。为此,智者仁人敲着历史的沉钟始终在疑问:是历史造就了伟人,还是伟人创造了历史? 虽然,对于“伟人”这样一种称呼,各人所持的标准恐怕颇多违异,但有一点却是不可否认的,同样是作为个体的人,伟人在历史中发出的能量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他们或创造或破坏,总是保持着强有力的主动姿态;他们在顺应群体意志的同时,又引导着群体意志。在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14.
恩师公木     
1958年的五六月间.我正戴着右派帽子在乡下劳动,有人告诉我,《文艺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涉及了我,原来是批判公木的,他有一条罪状.是吹捧右派分子邵燕祥的诗。我最直截了当的反应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文献   

15.
恩师老范     
恩师老范,范敬宜也,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外文局调入经济日报,任总编辑.老范为人低调,生性和蔼,一见面便吩咐大家,今后就叫我老范吧,不用叫总编辑.自此人人直呼老范,沿续至今,不再改口.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伟人的人生哲理.他崇高的思想品格与出色的政治能力使其成为一位流芳千古,永受人民景仰的"共和国之子".他独具风格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伟人的危险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6年后,在这个远离法兰西的孤岛上,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英雄末路时,他的内心世界里,到底曾激起过怎样的波澜?  相似文献   

18.
从伟人理论看《世纪三伟人》何祖敏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世纪三伟人”这一概念。他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一提法,在历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恩师     
范文澜师去世25年了。25年来,他温和的话音常在我的耳边回响,他慈祥的笑貌常在我的眼前浮现。史学界为失去一位敬爱的前辈而惋惜,我则为失去了敬爱的老师而悲痛。25年来,每当我学习、工作取得一点成绩,先想到范老的培养;碰到困难,则想到范老的教诲,不要被困难吓住。25年来,范老一直活在我的心中,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  相似文献   

20.
朱农 《出版史料》2006,(4):37-37
长眠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的一代学者启功的墓地,是他和夫人章宝琛的合葬墓。墓碑端庄醒目,设计巧妙,是由大理石制作的一方放大了的石砚,独具风采。特别是碑阴雕刻了两条砚铭。一条是启功生前收藏的清康熙“御砚”上的“御书御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曾以“坚净居”为自己的室名)另一条是他的恩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亲自书写的“元白用功之砚”(启功,字元白)。启功终生不忘恩师,感情真挚,历久弥深。晚年更以义卖书画所得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陈垣,字援庵,室名励耘书屋,学者称励耘先生)。读到这方墓碑,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