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写道:“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大多人把杨修的死归咎为其“才”,有才没错啊!杨修是恃“才”才放旷的吗?杨修有什么才呢?让我们走进文本,重新审视杨修的“才”。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杨修之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表现了杨修是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近年来不少同志撰写文章,对杨修的评价褒贬不一,颇多分歧。有人认为课文“表现了杨修的智巧过人和远见卓识”;有的教学参考书指出课文“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3.
以读破关巧串全文──简谈《杨修之死》的教法选择褚耀红“九义”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尤其像《杨修之死)此类半文盲半白话自读文章,如何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是目前诸多语文同行探讨的课题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认为以读破关,可达到预期效果。《杨修之死》编排于初三...  相似文献   

4.
《杨修之死》是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小说名著单元的一篇节选课文。文章通过六个小故事揭示了杨修被杀的原因。很多读者把杨修之死归结于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妒贤嫉能、阴险狡诈。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有些偏颇。杨修完全是自寻死路,实在怨不得曹操;杨修之死也不仅仅限于恃才放旷,更是源于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5.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个性,也揭示了曹操既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  相似文献   

6.
《杨修之死》是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小说名著单元的一篇节选课文。文章通过六个小故事揭示了杨修被杀的原因。很多读者把杨修之死归结于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妒贤嫉能、阴险狡诈。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有些偏颇。杨修完全是自寻死路,实在怨不得曹操;杨修之死也不仅仅限于恃才放旷,更是源于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7.
<正>《杨修之死》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于杨修的死,学界观点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杨修恃才放旷与曹操奸诈嫉妒相结合的结果。杨修虽有缺点,但遇人不淑,最终祸从口出而身首异处,是历史的悲剧。然而细细盘点杨修的种种行举,我竟不再苟同权威看法,并认为杨修才不足恃,智不堪谋,招惹祸端,咎由自取,像他这种人,不要说曹操容不得,即使求贤若渴的刘备,礼遇士子的孙权,也不会把他留用身边,任其招摇  相似文献   

8.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课文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杨修此人,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后汉书》称他"好学,有俊才",而且他是名门之后,出身弘农杨  相似文献   

9.
【学习指要】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课文叙述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充分体现了《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内涵的丰富和手法的高妙。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自觉思维,大胆思维,积极地去发现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学习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运用逆向思维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某优秀教师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诱导学生围绕怎样看待曹操杀杨修、杨修该不该杀等问题展开讨论。多数学生认为从曹操杀杨修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曹操奸险狡诈…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全集>共收入3254篇文章,其中日常应用文972篇,公文1056篇.学术界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欧阳修散文",若细细考究,多数都是公文.欧阳修公文写作规范、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欧阳修的公文改革及其公文写作的成就,有进一步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多篇)入选中学、大学的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散文创作与欣赏观。其魅力何在?其价值几何?本文即此展开剖析,并探求它“影响几代中国人”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训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时期,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王独清以诗人的气质观察历史、选择人物,写出了两部带有作者主观理想和诗之特点的历史剧:《杨贵妃之死》《貂蝉》。王氏一反传统,把更深厚的悲剧注入历史人物,在中国的新文学文坛建立了“悲剧的宫殿”。  相似文献   

15.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主要目的不在文体革新,而是借此打击轻薄举子"妄议时事"的政治习气。这股习气是庆历至嘉年间"言事之风兴盛"大潮流的一个支流。欧阳修在现实政治中艰难地维护"朝廷大体",痛苦地调和日趋偏激的"政治气节",虽然寄希望于下一代,但最终没能遏止住偏激矫节的言事之风。他的政治心态和政治遭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三部曲深刻地剖析了乡村女性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灵魂扭曲,人格异化,尊严尽失,人性几近泯灭但仍走不出悲剧命运的轮回——这一发人深省的主题。论文拟从主人公玉米、玉秀、玉秧对权力的角逐入手,来分析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贤江在对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的思考与建构中,对教科书内涵有独特理解,对养成国民共通的观念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大有裨益。为此杨贤江创造性提出"由教学达至修养"的理念和补充读物出版观。补充读物教学法的重要性是养成学生阅读态度,可增进学生"见己见人";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种类主要有六种,可增进学生"见人见物";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公民道德及个人修养等,可增进学生"见直见曲"。其现实路径是以补充读物改造课程教学,善用教科书,广猎补充读物,检验补充读物良效,培养和增进学生接触知识的兴趣、增进生活的乐趣,最终由教学而达至修养,这对当下如何更好地改革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愈研究从唐代就已开始 ,而到了宋代则更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又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四大家的影响最大 ,尤其是王安石对韩愈的批评更是引起了后人足够的关注。但学界对此的评说又往往多有歧见。文章则认为应该历史地、发展地去看待王安石在不同时期所持的韩愈观。王安石在入仕之初虽然也曾竭力崇扬韩愈 ,但主要的是尊崇韩愈在“时乎释、老”的大气候下 ,己独不然的大无畏精神 ,也即捍卫儒道 ,力排佛、老的所谓“真儒之效”方面 ,至于韩愈之论“性”“道”以及历史观等方面多有微词。文章还就王诗多效法韩诗而对韩愈诗论又多有贬抑的现象作出了深入辨析 ,并对当前学界颇为流行的两种观点作了恳切的商榷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一些高校的地理、经济、外语等非旅游专业乃至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也开设中国旅游地理。为使其教材能更好的直接服务于中国的“旅游强国”、“人才兴国”战略,特结合杨载田教授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版)的创新特色,就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体系、教学区划体系、图像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