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张爱玲小说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界普遍认同了其小说的"苍凉"风格。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被冠以"苍凉"就是因为她的小说所包含的诸多复杂的情感,所表现的个体的世俗和渺小,以及所流露出的对于人生的无奈。"苍凉"风格并不是张爱玲小说所独有、更不是其首创,事实上其小说的"苍凉"风格是对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大团圆结局是中英小说所同有的结构模式。由于小说和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中英两国小说的大团圆模式表现出趋同化特征:它既是小说作者寻求最适合市民文化的艺术形式的结果,也是市民文化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在小说中的体现,同时又和传统文化有割不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不同文体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阅读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套路化教学。甚至常常将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学中。这是由于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学理论知识严重缺乏所造成的。小说教学是初、高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小说教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小说知识和理论,要明确什么是小说、为什么读小说以及怎样读小说,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小说史上是一类值得注意的爱情小说,但历来被文学评论界所忽视,或者对其评价不高,尤其是小说中的诗词现象更为学界所批判.文章从小说主人公的诗词作品入手分析、探讨诗词入小说的必然性,并重新对此类小说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观是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的小说观,它要求小说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的诉求。创造社所信奉的"为艺术"小说观注重艺术的"美"和"真",追求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显示了小说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鸳鸯蝴蝶派"所主张的"游戏消遣"小说观则重视小说"大众化"和"平民化"的审美品位,表达了小说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三者既互制又互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三边对峙,才相对完整地构筑起"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空间,彰显了"五四"时期小说对现代性的多维度诉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源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创作鸿丰。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出于稗官说”、“出于诸子、五经说”、“出于神话传说说”。 “出于稗言说”是班固提出的。它是我国小说起源的最早的一种说法。但班固所谓之“小说”,据其历史渊源,是指一些琐屑的言论和无关紧要的道理,其内涵是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小说不同的。不过班固对于小说起源的观点,却一直为历代史家所沿用。成为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7.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赫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但不从小说的外部自然的书写入手,而是更加关注小说内部所蕴含的生态意义,尤其关注小说中宗教内容的生态思考,希望能以此拓展生态解读该小说的视角,从而进一步发掘该作品所隐含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国民性的描述和揭示是文化寻根小说、后新潮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共同的聚焦点。文化寻根小说是着重从传统的文化心理方面挖掘国民的劣根性,后新潮小说除此而外,还从亚文化和非文化方面揭示国民的劣根性,而新写实小说所关注的则是新旧交替时期普通中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唐传奇叙事艺术的成熟常令人赞叹、惊讶不已,同时为了凸显其叙事艺术的美,比照对象则是我们今人以现代小说观念划分的魏晋六朝“粗陈梗概”的小说。实际上,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与我们今天所划分的魏晋六朝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一方面是对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正史小说观的继承;另一方面随着魏晋六朝文学思想的发展萌生了新的小说观念与因素,为唐传奇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唐传奇所具有的一些小说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揭示主题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关键,也是作者的潜心追求。因此,阅读小说,读者就必须把自己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本文试图通过小说所提供的人物、情节等表象,深入解析从主人公韦小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归属于历史文化范畴的潜含信息,即韦小宝式的历史文化逻辑,旨在探讨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朝兴文 《甘肃教育》2011,(12):74-74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在中学语文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三要素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理解小说所展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训练目标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高中学生要“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要求,小说的鉴赏评价能力的训练要达到如下目标: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得以展开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惑力以及典型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今小说之最最早具有演义雏型的历史小说,是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最早笔记小说集,是南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最早一部小说丛书,是明陆辑所编的《古今说海》。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是元...  相似文献   

18.
死亡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紧紧抓住将军之死这一关键点,通过对白先勇小说创作中死亡事件的统计分析,把将军之死纳入到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死亡主题中进行考察,力图通过论述死亡给个体所带来的悲剧性体验,进而关注小说深蕴的生命内涵,以及死亡书写本身对作者所具有的生命超越意义,力图为打开白先勇小说研究的新局面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变革。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