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伟 《教师》2012,(36):75-76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内,理解课本的内容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知识,通过课本例题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教学效果。因此,恰当合理的变式可使学生把知识学活、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灵感,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王虎 《学苑教育》2012,(22):55-55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理解课本的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运用课本知识,通过课本例题、习题起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本中含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好、学活课本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必须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如果课本没有学好,就想另辟蹊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形成不良的学风及对…  相似文献   

4.
刘瑜  荆展民 《山东教育》2003,(11):48-49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课本上的概念、定义是如何引入的”,“定理、公式是怎样发现的”,“从课本上的旧知识能推出哪些新的结论”等这些藏在课本背后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定理法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材料。研究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是十分有利的。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对“同底数幂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数学,不如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做数学”。“做数学”强调的是过程,要求重视知识的掌握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结果,强调“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以发挥,在学会与他人合作中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要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数学教学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模式,转变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上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7.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8.
盛萌 《考试周刊》2012,(76):59-60
波利亚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解题教学.这里的“题”其实是“问题”.即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自始至终是在逐步地解决问题.而“变式教学”就是将问题逐步递进、逐步深入.最终解决问题.它既能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马顿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变式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变式就不需要辨别.而学习又是源于辨别的.“变式教学”是数学中的引申.推广在教学中的诉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公式等.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列为独立的学习领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渠道.课题学习作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种呈现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课题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轻视.现阶段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呈边缘化、形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听懂、了解并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在课堂中感受分析、研究的过程,养成分析、研究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展示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陆峰 《中学理科》2005,(6):9-10
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教育界提出了“学会学习”(即有助于培养从广阔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处理和评价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的响亮口号,“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教育理念.为顺应这一潮流,我国教育界也提出了“索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专数学教学,我们更应该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13.
宋赛男 《江西教育》2022,(16):76-77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游戏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引擎”,合理的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游戏化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能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收获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要求人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应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发挥数学课本在教学中的作用,数学课本有时只起习题册的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以上认识,我根据新授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以下五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自主学习。   一、“看书→观察→讨论→讲练”结构   此种课堂教学结构一般适用于教学概念时采用。由于概念教学较抽象,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理解,且此类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都按…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应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我通过逐步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丁海秋 《考试周刊》2009,(18):64-65
针对我校学生是女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我们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渗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用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亲身体验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儿童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儿童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可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说明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教材中是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以后安排这节课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描点,并且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内部“数”与“形”的关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