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备课是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前沿阵地,所以我们应对改革备课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1.重教轻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走进课堂,我们看到的还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主导”变成了主角,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虽然,有些教师注重方法指导,但仅仅是形式而已。例如感情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段,带着激动的心情朗读那一段。这些统一的东西代替了学生的个性,代替了儿童…  相似文献   

2.
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近年来“,一分钟试卷”法在美国很多学校被采用。“一分钟试卷”法是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具体内容可以是对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定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当学生完成“一分钟试卷”,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  相似文献   

3.
以5 ̄6年级段为例,我们抽查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甚至根本不会朗读。笔者反复观看了在2004年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部分教学实况录像,并对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的课朗读时间只不过五六分钟。40分钟的一节课,朗读时间只有几分钟,显然是太少了。观摩教学活动尚且如此,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就可想而知,也就是说,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4.
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然而,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是在朗读和背诵的实践中获得的。有语文就有朗读和背诵,古今中外历来如此。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大量的架空分析,“挤”去了朗读和背诵的时间,教师教完一篇课文,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的熟练地朗读,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到临考前搞“突击”。  相似文献   

5.
章春燕 《学子》2014,(9):29-29
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改革由“知识”向“能力”、“育才”向“育人”转变,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语文朗读录像带、录音带也充斥课堂教学,朗读录音带代替了教师的原声,学生变成了“听带”的观众,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似乎从此销声匿迹了。但我认为这样做有失偏颇,语文朗读千万不能丢。一、老师的范读不能丢范读指老师给学生做的示范朗读,它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朗读带不能代替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饱含感情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  相似文献   

7.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8.
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的观点,并从重视朗读的依据、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的方法三方面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曾经听过三次《花的话》,三位教师都设计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有一位教师还让孩子们戴上表示自己“身份”的花冠进行朗读,孩子们都很美丽,朗读非常投入。“情境教学”类似“于角色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入“角色”,开展活动。它要求设置一定的情境,渲染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看来优雅而又真切的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语文学习活动。情境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好方法。它表现出教师对文本的有个性的创造性的理解,也表现出教师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匠心与手法。语文的阅读教学需要童趣,需要快乐,需要…  相似文献   

1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笔者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的共同认识乃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一提法确是有理有据的.教师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主要体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上.从学生方面来看,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在这四十分钟内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努力,学生才能高效益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3.
注重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能力培养,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近年来,“一分钟试卷”法在美国很多学校被采用,各学科(包括音、体、美理论课)教师都对这一教学方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一分钟试卷”法是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PatricaCross)提出的,其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此时写一篇简短的概括性短文,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反馈。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都很注重朗读,但在指导朗读时方法却很少,多是让学生读了再渎,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成为教师很头痛的一个问题。这次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三届名师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课老师指导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让听课老师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王仲  蒋岭 《学子》2012,(3):37-38
微型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主要特征表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了学生的参与,而是授课教师15~20分钟“独角戏”式的教学流程演示。这样的“独角戏”并非是自己在“演”,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虽没有学生现场的“生成”,但教者要做更多的课堂“前期准备”。因为“微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应该不断强化。一、“趣”中引路,激发朗读欲望教师应根据朗读教学的特点,“趣”字引路,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趣,通过创设情境、巧妙答疑、激发想象、情境表演,实践活动等,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遇到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学生往往兴趣  相似文献   

17.
李霞 《现代语文》2010,(3):58-58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相似文献   

18.
新“大纲”提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本人体会为以下几点: 一、朗读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体现一个“实”字。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出祖国文字的魅力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获得课文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知识,领悟作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朗读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是为了一个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达到“大纲”提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上,怎样根据朗读教学的目的,恰当地运用朗读形式,充分地发挥好朗读...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培养语感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如何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语文课堂的朗读现状(一)朗读的时间不充分。传统的”讲问教学”充斥于语文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