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西部中小学心理教育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心理教育中的种种偏差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站在当代学校心理教育理念的前沿,探讨了21世纪中国西部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应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应该“从做中学”。高中阶段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上逐渐达到成熟,认知能力也走向成熟,心理上还在经历第二次“断乳”期,经历着种种成长中的困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3.
翁铁慧 《上海教育》2004,(11X):8-11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21世纪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全面复兴和大有作为的时代,因此,我们应立足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发展的视野,把握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未来走向,建构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需求相适应的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心理辅导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和服务工作之一。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学校心理辅导的探索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学校心理辅导从以学校为单位的实验扩展到区域性、全国性的实践,成为了极富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明显存在。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和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片空白,也有一些学校和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走入种种误区,而少数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出色的学校和地区的经验亦尚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有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心理辅导”主题活动周的设计与实施的探讨,来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  相似文献   

6.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彭虎军 《邯郸师专学报》2000,10(2):37-39,41
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从面向21世纪的角度分析了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面向21世纪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已日益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在高中这一关键阶段,如何教育学生学会缓解种种心理压力,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竞争,为进入高校和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心智条件,这是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整体活动中并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是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领域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俄罗斯学校心理教育的新近发展为背景,重点探讨了俄罗斯学校心理教育中的“教育者模式”,并具体分析其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