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素养”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它恰恰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文学因素的情感熏陶、形象感染、审美情趣等独特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孝养.语文教师当然首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否则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充分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挖掘教材深含的意蕴.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准确、深入地传达语文课程的文学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提高文学素养才能真正走出文本.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浑然天成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文本解读是一门学问,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静心学习、埋头实践。一、从文体把握教师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精巧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解读的要义。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  相似文献   

3.
“课本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与材料。”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课本了。任教小学多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年级很多学生很喜欢翻课本、看课本.还会三两一群地讨论交流。也许他们看的只是课本上的图画,但对自己的课本总是显得依依不舍;  相似文献   

4.
分析小学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六册课文《检阅》,体会课文在人物刻画上突出细致的描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出彩问题,深入文本,解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6.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阅读阶段,对学生参与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评判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探寻高效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努力挖掘作品语言深处的艺术魅力,化多元解读为多重体验和再创造,只有发现美、领略美才能将美运用到极致。  相似文献   

8.
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存在如下问题:或不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有关教学的各种参考资料,然后再阅读文本,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其结果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没有  相似文献   

10.
彭敬周 《考试周刊》2012,(47):38-38
要想深入解读文本、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阅读与作品有关的原著,了解基本史实;深入比较不同年级同类作品之间的异同;深入探究同年级同一单元内的课文之间差别;深入探寻与教材相类相近的参照物,然后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教师文本解读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如何解读文本,设计出个性而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提高文本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教学可以将文本作为情境来对待,在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前提下,深入浅出地巧妙设计学生生命在场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学习即时情景联通文本情境、细节品读生成情境、想象联想还原情境、问题统整建构情境的方式,促进知识建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贤华 《教师》2012,(16):38-38
语文教学呈现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利用这一篇篇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许多老师在教学的形式策略上刻意追求有效性,而缺少对文本的深悟与探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当教师对文本进行深磨细琢,读懂读透教材,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的魅力。因此,有效教学亟须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与解读。  相似文献   

15.
链接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主题链接、情节链接、语言链接、意境链接等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解读文本。这样教学,使文本"契合"学生的生活,让生活促推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立体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融的动态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寻找质疑的门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把教材钻研好。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有效地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和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或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一篇课文.教师要透过文本的字面去感悟那涵咏不尽的真义,要细致地体验文中蕴藏的情和味.让文本与学生和教师三方面有机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相似文献   

18.
<桥>和<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下简称<诺>)两文被选入多家版本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同作为讴歌"英雄"的优秀文章,它们塑造出了两位跃然纸上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党支部书记老汉和船长哈尔威.细细推敲、比较两篇文章塑造的英雄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处理和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李森祥短片小说《台阶》一文的解读,语文界的解读主要为:父亲最大的心愿是提高地位,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之所以创业艰难,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作者则认为父亲一生的遭遇和结局是在特定时代中中国大多数农民的宿命。在文中,父亲是一个十分有志气的农民,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梦想,同时还具有很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乐观坚忍等。这些分析都没有错误,但是我认为这都是表面的东西。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会发现父亲还有自己的另外不为人知的一面:存在着近似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这种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时设计或在课堂上抓住恰当的情境,引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激发学生主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经过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确定自己的立场,然后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观点立场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以此取代以往老师问学生答的常规课堂互动模式,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用竞争和好胜心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彻底引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