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在化学实验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已有的经验,对注射器的使用进一步探索、尝试,如:收集气体;读取气体体积的变化;气体溶解度实验等,使注射器成为化学实验的得力小助手。  相似文献   

2.
物理实验中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 ,我们探寻引起误差的原因 ,尽力减小误差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中 ,以封闭于注射器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在保证该部分气体温度与物质的量不变时 ,对气体缓慢变化中的任一稳定状态 ,其状态参量必满足 p V=n RT =常数 .下面我们来分析误差原因及校正方法 .一、由装置气密性引起的误差及其校正设注射器内最初气体压强为 p1 ,气体体积为 V1 ,气体物质的量为 n1 ,则p1 V1 =n1 RT.1.当压缩气体而出现漏气时 ,注射器内气体物质的量必减小 .那么末态参量 n2 、p2 、V2 必有 p2 V2 =n…  相似文献   

3.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必须通过实验演示 ,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 :先使液体汽化 ,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 ,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 ,实验易失败。我认为 ,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射器密封性要好当注射器用针头吸入液态乙醚后 ,取下针头排尽空气 ,用橡皮帽堵紧注射器的小孔 ,向外拉活塞时 ,感觉用力很大 ,说明注射器密封性好 ,因为只有液态乙醚上面的气压非常小 ,才可能达到液体完全汽化的效果。2 注射器要大 ,液态乙醚要少  …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方法:取三块小铜片放入5ml的玻璃注射器内。先吸入3ml热水,再吸入1ml市售浓硝酸,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出立即用软木塞套在针头上。这时可看得注射器内铜与稀硝酸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无色NO气体。当注射器内产生了足够量的NO气体时,将注射器针头稍向上,去掉软木塞,套上一个干燥的小玻璃试管,把无色的NO气体通入试管中,即刻小试管里出现红棕色。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关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的演示实验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对堵在注射器小孔上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  相似文献   

6.
微型气体发生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燥管、注射器、输液管和加液器组装成微型气体实验装置,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并能直接在气体发生装置中密闭地进行性质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7.
《验证玻—马定律实验》,误差较大,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已引起各地同行的注意。我们认为,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主要在原实验装置本身:①注射器对气体的密封性不好,实验中难免漏气,被测量的封闭气体难于做到是定量的气体;②注射器的活塞与器壁紧密接触,有相对摩擦力,因而活塞下面受到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巧用投影仪     
投影仪除能增大投影片的可见度外,也能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巧用.巧用之一:人教版物理第一册第45页有个“压缩体积使气体液体”的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让注射器吸进少许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小孔堵住后,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全部变为乙醚蒸气,然后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体积,观察到器壁上有液滴出现.  相似文献   

9.
医用注射器能经受一般化学试剂的腐蚀,其针筒可视作一个相对封闭的反应容器,可通过容器口抽入气体或液体反应物,并可用于收集、贮存和运送气体或液体。密封后,推动活塞能给气体体系加压,也可在针管处点燃气体,适用于常温下发生的化学实验。巧妙运用注射器的这些特点能简化实验操作,更为持久且反复地观察实验现象,有效消除气体污染,减少实验教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下面笔者针对2012年沪教版化学新教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11页的演示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演示时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平衡混合气体中混有了氧气而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现按如下的实验方法可以制得纯净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二氧化氮的制备方法取一长约scm的细铜导线,取出里面的铜丝使成困状,再将其压成一薄片放入注射器内细口的一端.再取一长约3cm的细橡皮管紧套在注射器的细口处,这时吸入适量的浓硝酸,用夹子夹住橡皮管.等里面的铜丝完全反应后打开夹子,将注射器里面的液体排到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免有少量的二氧化氮气体污染空气.这时注射器里的气体主要…  相似文献   

11.
注射器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医疗器械,不仅透明、耐用、有一定的刻度。而且本身还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具有一般化学仪器所不能替代的特点,运用注射器进行气体化学实验时,不仅能直观地观察到气体体积的变化,而且能有效防止有毒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下面就注射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举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注射器是医院的常用器械,实验教学中经常使用,在生物科技活动中也有不少用处。下面介绍几个利用注射器进行的生物科技活动的实例,供实践参考。l、注射功能这是注射器最基本的功能。在很多的动物生理实验活动中就常利用此项功能。在制作动物解剖标本时,也常需要利用注射器往管、腔、囊中注人染料。2、密封功能可用以收集气体。例一: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把经浸种的潮湿小麦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入大号注射器中(图1),经过2~3天,用小号注射器从密封瓶(可用洗净的空青霉素瓶)中抽取气体;以及把大号注射器中的气体,分别徐徐注…  相似文献   

13.
注射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物美价廉。它在化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笔者通过对新教材实验的改进,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注射器运用在替换某些仪器、用作反应容器、改变气体压强、排气送气等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注射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物美价廉。它在化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笔者通过对新教材实验的改进,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注射器运用在替换某些仪器、用作反应容器、改变气体压强、排气送气等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实验目的验证气体压强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2实验用品注射器1支,输液用针头(带一段输液管)1个,输液瓶1只,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3实验步骤a.取医用带塞输液瓶一只,把针头插入橡皮塞里,将针头胶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口部相连,塞紧橡皮塞使装置气密性完好。-14-b.向瓶内加入稀盐酸约占瓶体积的4/5,再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塞好瓶塞。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注射器的活塞被气体向外推出一段。c.做演示实验时,将活塞慢慢往里推,随着瓶内气体压强的增大,气泡大量减少,甚至观察不到气泡,再将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17.
高一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混合气体收集的好坏,对实验的成败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收集气体呢?“教参”中说;“在中试管里,用铜屑与浓硝酸起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用注射器直接吸收,然后迅速套上胶塞。”我照此方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二物理新教材把“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由选学内容改为必学。由于此规律特别抽象,必须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总结概括出来。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使空气对堵在注射器小孔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操作中发现此实验装置可见度小,直观性不强。若作为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一位同学对压强随体积变化有感性认识。为此,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1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的第四节“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中,一开始就是实验(课本P136,图11—15)。该实验是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使同学们通过手指的感觉来证实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这种既不直观、又难以感觉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物》第二册 (人教版 )实验九“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原来实验的目的只是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若能同时验证呼出气体中氧气也减少了 ,那么就更能配合课文说明呼出气与吸入气成分的变化 ,从而为理解体内气体交换打下基础。1 结合实验的原理和实际改进实验1.1 实验器材 在材料用具中增加医用注射器一只 ,塑料软管一根 (直径与注射器出气孔相匹配 ,长度30cm左右 ) ,带孔橡皮塞两只 (大小与试管口径相匹配 ,橡皮塞孔径略大于塑料软管和吸管 ,使之有 1mm左右空隙 ) ,卫生香、火柴 ,其它材料与原实验相同。1.2 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