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三期发表的臧知非先生《谪戍制考析》一文,对秦汉时代谪戍制度的来龙去脉做了考证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笔者在仔细拜读该文后,总觉得其中的有些提法与史实出入较大,现有几个问题提出来与之商榷,限于专业水平,如有不当之处,祈望赐教。 一、谪戍制应当始于商秧变法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启用的笔名很多,其中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丁玲”。尽管这一名字在一九二四年就启用了,但以此作为笔名出现于中国文坛,却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才有的事。继处女作《梦珂》后发表,一九二八年二月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比前者更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震动了国内的整个文艺界。到了四十年代长篇巨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问世后,丁玲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关于她的这一笔名的含义及其启用的原因,早在一九三三年,茅盾就有过解释:“我们的作家丁玲女士,就是那平民女学的学生。那时候,她不叫丁玲,叫丁冰之;按照中国的习惯,她应该用她  相似文献   

3.
首先辨析"备至"的不同性质,即短语"备至"、形容词"备至"、后附缀"备至",然后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备至"在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最后对"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作出详细分析,确定"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质,即后附缀,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备至"一词的释义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提出的“限之以爵”这一治蜀举措,在蜀汉四十多年的施政中得到较好实施,并收到明显的效果。由于严格以军功、事功控制封爵,使蜀汉的封爵制与魏、吴相比,显现出高爵位少、数量少、虚封多、食邑数不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教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启发”意味着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暗含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启发”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思维畅通,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通过对它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中更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祁门”县名的由来,明清以来,学者囿于成见,往往望文生义。从词义和字音上考证先人取名和改名的意图得到结论:县名先由“闯门”改为“祈门”,是否定方清;再由“祈”改为“祁”,是同音字替代。  相似文献   

7.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在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和母文读音相同或相近。试以“非”族字为例,把“非”族字分成具有“双翅貌”义、“飞翔”义、“成双成对”义和“不是、违背、相对、错误”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非”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古今有关史料,对毛泽东的名句“又食武昌鱼”的真意进行考析,通过多方对比,展示作者在句中所蕴含的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和改造河山的宏伟气魄。同时也纠正历来注家对此句的浮浅认识和错误处理。  相似文献   

9.
“敦煌”和“莫高窟”音义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和“莫高窟”音义考析钱伯泉(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敦煌和莫高窟是敦煌学赖以产生的母体,正确地判断这两个地名的语种,考查和分析它们的含意,对敦煌学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古今学者虽然对这两个地名都曾有所解释,但是多为望文生义,很难使人信服。本文...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争渡”,不少选本释为“怎么渡”,把“争”字解作“怎”字,似成“定论”。但笔者认为此解欠妥。据笔者考查,把“争”字当作“怎”字用,自唐以降,历时较长,一直延续到清代。不过宋亦有分别使用的现象,李清照的词,极为明显。她用“怎”字,《声声慢》就有三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  相似文献   

11.
迄今,对“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国际上还是英国国内都没有一个得到各方认同、简明确切的定义。这给研究者造成了不便。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成人教育的国家之一,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英国“成人教育“概念受社会发展、历史沿革、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有变动,极易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本文拟从历史角度,对英国“成人教育“概念的内涵变化作初步探究,以便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2.
袁茂雄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12-14,47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役于物的身心境界即形躯和心智都陷溺于物的样态,"丧我"包括丧"形躯我"和"心智我"两个方面,"吾"是一种"齐同万物"、"虚明"、"大通"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13.
靳海涛 《考试周刊》2011,(56):105-106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いじ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人因为不堪被"いじめ"而自杀的。本文通过对"いじめ"现象的分析,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晚清“巡警军”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以1901年编练巡警军的上谕为清政府创办警察的起点,实则巡警军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警察。它源于晚清的兵制变革与治安观念的转换,但清廷对其规制并无明确计划。由于督抚理解不一与地方情形各异,各省编练时,有的军事色彩浓厚,有的将之办成近代意义上的警察。清廷赞同后一方案,从而走上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之路。  相似文献   

15.
马瑞辰一生曾有两次谪戍经历,一次是谪戍盛京,一次是谪戍黑龙江。然而,马瑞辰的各种传记资料对这两次谪戍经历的介绍往往都是语焉不详,甚至存在着误解。详考马瑞辰两次谪戍东北的前因后果及其经历始末,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潜藏着个性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纪昀因告知卢荫文在查“两淮盐务有小菜银一事”,间接泄漏两淮盐引案情,被革职并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在戍期间,纪昀受得地方官员的礼遇和重用,生活悠闲,交游频繁,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赘婿有秦国分异下的赘婿、齐国的巫儿婿、魏律中的赘婿--流民三种类型.秦国赘婿谪戍制度的形成正是借鉴了魏国法律对不务农桑、无有定业,而又"入人孤寡,徼人妇女"的赘婿--流民的惩处,以企用重刑使人畏惧慑服,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汉承秦制,西汉仍袭用了秦将赘婿流放戍边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为兵 《唐山学院学报》2021,33(5):89-94,108
张翀因弹劾严嵩不法而被谪戍贵州,与王阳明不同,张翀没有在谪戍途中遇到凶险,不但携全家远赴戍所,而且一路游山玩水,绕道家乡到达都匀.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样,张翀亦独坐都匀龙山石室而悟道,撰写了《浑然子》,学问大进,龙山静悟,为明代心学再添一笔;张翀与当地官员和士人广泛交游,开门授课,为都匀文教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张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形成自己“新的世界观”中,发现了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的秘密,并在对古典经济学批判中,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它。从宗教的批判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劳动异化的批判,是一系列的辩证的否定运动。黑格尔对否定性辩证法的论述,在总体上是自觉的、深刻的,并且是层层深入的:他首先指出,否定性辩证法的宇宙论基础,接着以宇宙的“无限”和“有限”为线索,着重对有限事物内涵的“同一与差别”作辩证否定的分析,最后指出,否定性辩证法也就是认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1965年“空椅危机”起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椅危机”根源于两种欧洲观的直接冲突,本质上是共同体内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正面交锋的结果,实际发端于无果而终的“福歇计划”。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福歇计划”的提出与搁浅、英国第一次入盟申请的否决、法德条约的签订都是“空椅危机”无法分割的组成部分。委员会1965年3月扩大欧洲议会与委员会权力的建议只是加速了危机发展的实际进程,即使没有委员会的扩权建议,法国与其他成员国及共同体超国家组织间的正面冲突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