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明治二十年代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但在父权、夫权双重枷锁的桎梏下,加之女性自身意识、素质的局限,明治二十年代女性的自我开始挣扎、期冀呐喊,仍然举步维艰,最终多表现为退缩。要迎来女性自我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就必须打破父权、夫权的压制,更重要的是自立自强地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复仇史,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  相似文献   

3.
张玲 《华章》2013,(19)
《珍珠夫人》是菊池宽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秉持自己一直以来“人生至上”的创作理念,在作品塑造了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第二性的“女性气质”,有力的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的压迫,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创作的“娜拉”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该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娜拉”从依附到觉醒的心理转变过程,强调女性只有获得自我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从根本地作为“人”的意义上意识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真正彻底地解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美狄亚”复仇故事 ,超越了先前母题结构的内涵 ,以新的人物性格、身份、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 ,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追求。侠女复仇主题重大突破一是不杀子 ,充满了人性味儿与世俗性 ;二是在生命连贯性观念支配下 ,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正义复仇者的超凡能力 ,从而以阴阳神人一体化的形式 ,打破了或现实仇杀、或冤厉索命的单一化描写 ;三是注重将众所肯定的相关历史人物 ,同笔下描写的复仇侠女联系比照 ,有效地唤起读者肯定赞许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7.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 ,艾丽丝·沃克描写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夫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种种不幸 ,反映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艾丽丝·沃克摆脱了善良宽厚、思想简单、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将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方方力作《奔跑的火光》讲述乡下女性英芝短暂而发人深省的一生。这个不甘寂寞有着火般热情的乡下女性英芝不得不面对来自父辈的封建准则和夫权的世俗威迫的重重包围,而因袭的精神枷锁和自身弱点使得她的突围步履维艰。方方通过对英芝这一乡下女性试图突围而出的艰难历程的思考,探索了妇女的解放和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明清进步思潮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开放的性格特征、自由的婚嫁观念和自强的精神风貌的女性形象。透过这些从容于礼法之外的光辉形象,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复仇者的属类、身份、年龄层次和复仇动机、目的、原因以及复仇方式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浒传》、《聊斋志异》在复仇描写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一个男权的世界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虽为鬼魅狐仙,但她们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樊篱,追求自由幸福.蒲松龄把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女性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让男人赏心悦目的对象,更是一个力图追求精神自由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富有才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能超人。作者主要刻画了女性的考试才能、表达才能、管理才能、医疗才能、任侠才能和医疗才能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对于今天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聊斋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写作手法上讲求“以文为诗”、善用典故,带有明显的“宋诗化”倾向;情感抒发上注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诠释了对“真”的审美追求;艺术风格立足于诗歌体裁与题材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痴"与"狂"是用以描述聊斋男性(特别是与狐仙鬼女发生恋情的书生)性格特征和审美气质的两大范畴.之前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痴"上.由于.痴"与"狂"内涵和表征上的重叠,以及文化来源的一致,狂生形象群多被归入痴生形象群中.笔者认为,"痴"与"狂"是不可混淆的范畴,"痴生"和"狂生"在性格表征、审美意蕴和形象价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之"痴","狂"更贴近明中叶以来的放诞士风和蒲松龄身上的疏狂潜质.  相似文献   

15.
《拾遗记》用华美的语言与奇特的想象,描绘出若干糅合了道教玄想和现实生活诗意的美好境界,显示出相当明显的唯美艺术倾向。本通过对《拾遗记》唯美描写与艺术旨趣的考察,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唯美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在小说发展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更接近现代理想的女性,她们经济独立,这一点最具有时代意义。这些女性,虽然不生活在人间,但他们聪慧、善良、果敢,能理解人间疾苦,区分善恶美丑,迷人仗义,在此渲染下,我们往往体会到的是真与善,是人性与心灵之美。聊斋里的女性形象干姿百态,构成了一幅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女性画卷。尽管这些女人是以鬼狐怪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完全具有人的灵性,在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虽然还找不到真正属于女人生活的空间,但在女性自身努力上,却凸显了人性的美丽和真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聊斋志异》仿作蔚为大观,其虽为《聊斋志异》的衍生作品,但在整体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劝惩意识、仿史的实录品格、谐趣的“意味”、鲜明的时代烙印等方面,这些独特风貌的形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儒家情怀、作者的创作心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乾嘉学风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聊斋志异》仿作的主要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独特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尚无"女强人"称谓的年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强人形象,这些女强人形象,既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新高度,又启发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众多进步女性形象的塑造.蒲松龄之所以能领先于他同时代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出众多的各种女强人形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女神(女娲)意向"的文化渊源、进步文学传统、社会现实的巨变、作品本身题材、特殊的女性形象原型与创作手法,乃至作者本身的创作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董佩娜  杜伟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5-77,89
《聊斋志异》的伦理意义是十分鲜明的,其中许多故事借用了佛教的轮回报应和末日审判情节,对人世和冥界的善恶进行了公正无私的审判。对神灵礼敬与否,官员和百姓的善恶之行都将在末日审判时得到应有的赏罚,这种审判正是蒲松龄伦理思想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清朝初年民间真实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墓主记》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志怪作品,它继承了上古神话厚生爱民的思想内核以及叙事模式,超越了同时期的许多小说作品,也开启了后世志怪小说中"死而复生"情节模式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