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线”     
尹慧英 《辅导员》2010,(5):13-14,21
什么是文章的线索?为什么在阅读时一定要找出这条线索?怎样找出和利用这条线索?这是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悦读姐姐正在组织读书交流会,看看他们是怎么研讨的吧。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但为什么很多孩子学起数学却有些吃力呢?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如何让其陶醉于数学之中,流连忘返,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这就要看教师怎么教,教会什么?教学的本身不是备课,不是上课,而是育人。九淇针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到底该教会他们什么,  相似文献   

3.
《小学时代》2012,(10):5-5
图中那个透明的泡泡是不是看上去一碰就会破的样子?事实上你out啦!它结实得很!而且,这个“泡泡屏幕”还能看电影,这……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小猫种鱼》的寓意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宫有启发性的问题。如:1、花生生长在什么地方?2、鱼生活在什么地方,鱼种到地里能活吗?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明白:植物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就能够生长;鱼是动物,离不开水。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贝、小猫为什么想种鱼?用什么办法来种鱼?2、小猫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3、小猫错在哪里?4、小猫只有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鱼?通过对这组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从而使学生懂得: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缸里的鱼儿有吃有喝有人养活,笼中的鸟儿好吃好喝给人唱歌, 鱼儿荡来荡去好不寂寞。鸟儿有翅难展闷闷不乐。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它在想什么?它在想什么?它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8.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灌输     
肖川 《中学教育》2008,(1):22-24
在教育中,灌输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部分反对部分赞成者亦有之;究竟何谓“灌输”?它有什么危害?如何改造和克服?怎样实现对灌输的拒斥和否弃?这都需要在理论上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若为王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这世界会成为一种什么怎样的光景?  相似文献   

12.
1、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疯狂的,不可理喻的世界。”——真的吗?你会怎么做呢?逛荡在无人而又清冷的城市?随波逐流?茫然?痛苦?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最坏的世界,就看你如何看待。重要的是,在这“疯狂的”世界里,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安静与安详。不然,就像下中的这只龙虾一样,逃出了餐桌而光不出心魔。  相似文献   

14.
一听到这个题目,有人心中肯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脑子为什么要刹车?不是只有汽车才要刹车的吗?脑子为什么刹不住车?哈,这一系列的问题,你只要听了下面的故事,自然就会明白啦!  相似文献   

15.
娄兰 《贵州教育》2009,(16):16-17
望谟二中是望谟县一所较大型的主要的教学场所。全校共有师生员工一千二百多人,二十四个教学班。这所学校近几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声誉鹊起,成了全县小学毕业生向往的首选学校。望谟二中为什么办得这么成功?除了教学质量突出外,还有别的原因么?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我于今年四月中旬走进了这所学校的校园,  相似文献   

16.
皮肤美身.宋仲基这点大家都知道,他生活中还是个爱美食、爱旅行的人,你知道吗?对于那人人称羡的美貌,他反而却有自己的烦恼,这你又知道吗?要是不知道,那就一定来一次Sweet Date With宋仲基  相似文献   

17.
培基固本,培育栋梁是学校的天职,而民族中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就民族中学而言,至少包括以下一些环节:传承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这一目标?怎样检测这一目标实现的情况?在这三个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一个重要环节和中心环节,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未高度重视的环节。笔者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这一环节上。  相似文献   

18.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道水 《江西教育》2006,(10):10-11
在校本教研的理性思考中,要回答三个问题:校本教研是什么?校本教研为什么?校本教研做什么?这三个问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但是,这一发展变化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在这里始终存在一个问题,这就是,在质料和形式之间,哪一个更为基础呢?在对实体的追寻中,应当贯彻的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还是一种还原主义的思路呢?因为,很显然,质料和形式明显地代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一条是还原主义的,一条是本质主义的。从而,在这两条认识路线中,哪一条更优越呢?哪一条更能向我们提供关于存在的基本世界图景呢?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把他带入到了对实体的更为深入的探索中,而这也就构成了通常被称之为《形而上学》核心卷的第7~9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