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强调道德的主体性,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在实践中通过内省、践履完善个体德性与道德人格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合理内核。将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那些积极的因素合理地运用到目前学校德育建设中,对解决学生个体品质的形成与完善和恢复德育教育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其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着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张文 《考试周刊》2007,(30):18-20
我国高校高职教育目前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德育教育应当实施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改革,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有效过程是道德教育者传递道德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接受道德教育信息的统一。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走出实效性低迷的现状,关键在于调整道德教育的研究视角,注重从接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来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这个基本目标,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把道德理论研究和实验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注重层次性和各科教学的渗透性,使道德教育从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德思维和探究能力上,培养健全人格。这给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以极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职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树立道德理念、培养道德心理、培育道德价值是加强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对中职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施加道德影响,使网络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中职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普及,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全新的阵地,如何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中适时地灵活地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对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磐要性进行了分析,以及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从学生习惯培养、教法改革、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涵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主张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代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是明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道德品位与祖国在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有什么样的下一代,祖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学生德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又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集中智能、广泛参与,才有可能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1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学校德育,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有莫大的帮助。学校通过传播道德、体验道德与实践道德提升师生善解人意的德行。德行者,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总称也。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反观学校齐头式的教育,不是立足于平等的教育,而是忽视了学生的德性发展。缘此分析,社会多元化发展使我国的德育显得滞后,教育者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片面,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德育教育实效性低的内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德育教育的认识片面、个性缺失。目前,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虚无...  相似文献   

11.
当今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无我”的性质有极大关系;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它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上看,德育的功能有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等诸多方面;从微观上看,德育的个体价值功能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发展功能、规范功能和愉悦功能三个方面。三大功能的交织进一步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是德育发挥宏观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上审视大学德育,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要对这一问题作辨证思考。只有深刻认识德育功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德育过程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主体性的统一,德育方法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德育途径的显性和隐性的统一,才能使其功能、内容的定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操作的方法和实施过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提高大学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状况,指出中学应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德育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以中学为主,联合家庭和社区共同构建综合性的学生德育平台。并以清华附中的教育实践为例,描述了该校在德育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当代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尤其实效性不佳比较普遍。通过分析高职大学生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认为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影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只有正确分析新问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做好德育工作,使其实效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应充分关注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以此来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改变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状况,是我国高校德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是立足德育需求,增加德育的有效供给,使之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从而增加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一向重视德育,但近年来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德育的实效性不强是因为现在的整个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的思想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方式不能切合发展变化了的社会与受教育者。因此,针对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要实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手段上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成为德育主流,德育的实效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规范引导和深层的主体重构。高校德育应从德育的定位、核心、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建构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冲击下的高校德育课程理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高校教育的冲击,降低了现行德育课程实效;根据高等教育全球化改革趋势,发挥高校功能,以教育需求为中心实施德育教育,有赖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提出高校德育课程通识化等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