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一位老同学特别喜欢查字典。在校读书时,"字典是不吭声的老师"这句话就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本字典都给他翻烂了。走出校门后,他坚持了这个好习惯,受益匪浅。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查字典被领导斥为"书呆子"。事情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批评说:"我布置了的工作总不能及时完成,这种政令不通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同事  相似文献   

2.
1946年1月11日,是重庆《新华日报》创刊八周年。陶行知为“贺新华日报八周岁”写了一首诗,题为“新闻大学(社会大学五院之一)”,发表在1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陶行知在诗中满腔热情地赞扬人民的报纸为广大读者的“新闻大学”,并对如何联系实际学新闻知识,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他在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每逢新学年开学之际,一些名校难免会遇到"特权生",该如何拒绝呢?不妨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李琳熙 《编辑之友》2023,(10):29-34
不同于媒介进化论的单向演进思想,共同演化理论强调媒介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相互改变的双向因果关系。作为移动短视频平台TikTok的阅读社区标签,“#BookTok”不仅大幅提振了纸书市场的信心,更让阅读成为年轻读者的一项集体活动。文章从共同演化视角考察了这一新型阅读生态,发现读者对书的可供性的选择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在BookTok阅读社区的作用下,书的生产可供性得到加强,移动可供性减弱,而社交可供性则出现了从社交化阅读到社区化阅读的转向。深入理解这一过程,对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陶行知提出近代教育思想,总结其教育思想的内核在于"活",他的"活"教育观表现在具有"活力"教育指导思想、"鲜活"教育培养目标、"活泼"的教育课程资源、"活用"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师选用。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行知与档案工作汪孔德陶行知是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毕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他遵循自己归纳的“行──知──行”的辩证法,总结和形成了一套为中国所用的教育思想,并躬行实践,创办了育才学校、晓...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竞争中,《女友》迅速崛起于黄土高原.自1988年7月创刊以来,《女友》发行量每年递增30万,到1993年10月,月发行量高达153万.1994年《女友》增加页码,提高了定价,发行量稳中有降,却也依然高居不下.诚然,市场发行量并不是衡量期刊的唯一标准.《女友》较大的发行量,作为它拥有读者群的数量,无疑雄辩地证明了它在同类期刊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与名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与新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行知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工具主义的图书论是新图书馆运动的学理资源。他认为图书馆的生命在于为民众教育服务。他为创设中华图书馆协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领导创办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教育图书馆;发展了"平民读书处"这种重要的民众教育形式,对图书馆开展民众辅导具有很大启发作用。陶行知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活动证明他是新图书馆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9.
周洪生 《兰台世界》2016,(15):93-94
陶行知的教师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教师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要诉求"真知识";教师的师德修养要"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等素养;此外还要促成"共学、共事、共修身、共生活"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勇 《大观周刊》2011,(47):7-8,26
文章阐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以及中国培智教育课程的现状,并结合二者对今天中国的培智教育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重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新华日报社、生活书店等革命宣传、出版机构遭到迫害。我党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南方局领导建立了第二、三线出版机构的工作。 1945年初,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奉周恩来之命,来到重庆家院坝16号国防动力酒精厂总管理处,为创办第三线出版社事宜,商于  相似文献   

12.
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南师大出版社推出《随园大家》丛书,为该校各学科代表人物每人写一本传记,其中之一便是《风与火:陶行知》。陶行知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年秋天,陶行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完博士课程归来,实践他入哥大第二学期时对来美网罗精英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郭秉文的应诺,到南高  相似文献   

13.
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南师大出版社推出《随园大家》丛书,为该校各学科代表人物每人写一本传记,其中之一便是《风与火:陶行知》. 陶行知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年秋天,陶行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完博士课程归来,实践他入哥大第二学期时对来美网罗精英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郭秉文的应诺,到南高师任教育学专任教员.翌年,陶行知在代理教务主任的职位上,在他的亟力主张下,南高师添设了教育专修科,教育学遂由专业课程走向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改诗     
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到一所流亡小学去参观,看到老师都跑了,孩子们却自觉地组织起来,管理学校。他深受感动,便写诗赞道: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8,(6):49-49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陶行知特地在结婚证书上题写了一首别致的小诗: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与两个"杜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行知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他又是一个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被人们誉为穿草鞋的洋博士.这当然与他的勤奋好学、刻意研究,远大抱负是分不开的.同时,和他远涉重洋,留美深造的经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图书馆功能的卓越见解,指出: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为着用,为解决问题。同时,对当前全民阅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世人皆知的人民教育家,一个重视图书馆工作和出色的书刊报活动家.对此尽管人们知之不多,但他却与中国革命和他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联,是他闪光生命的组成部分;其贡献与他在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交相辉映,是我国现代文化敷育史、图书馆史和书刊报出版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斗士。作为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教育教学机构的创办者,陶行知在近30年从教生涯中努力践行着他的德育观,为我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又改陶知行,后改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诞生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46年逝世于上海,享年仅55岁。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的陶家堰是陶行知先生的原籍,后来跟随自己的父母迁居到了安徽省的古溪,再后来就移居到了安徽省的古城徽州(歙县)城中的西黄潭源村中定居,故后世称其为安徽歙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