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微型实验具有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省、反应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难点实验,我们将其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在一支直角玻璃弯管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成功。(1)实验方法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质量比1∶13  相似文献   

2.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孙叙元(江苏太仓市直塘中学215417)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演示实验3—3木炭还原氧化铜,按课文要求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较难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试管熔化。在加热氧化铜和木炭混和粉末时,反应物易喷向管口,不能集中加热.实验完毕后...  相似文献   

3.
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烘干木炭: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块(过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后研细。(2)制备氧化铜:将适量硝酸铜晶体装入一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然后将导管口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吸收二氧化氮)。加热硝酸铜晶体使其熔化,一边加热一  相似文献   

4.
在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色素实验中,教材采用块状的木炭(或活性炭),且缺少过滤操作,存在耗时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陷。文中从实验药品和实验装置两方面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耗时少。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陈述了碳在高温下可以还原氧化铜、氧化铁这些金属氧化物。碳的还原性,学生比较陌生,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点之一。怎样突破这  相似文献   

6.
用新制的氧化铜做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陈庆进(福建仙游第一中学351200)《教学仪器与实验》1993年第5期第8页介绍了用带活性的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无需用酒精喷灯加热.这里介绍用新制的氧化铜做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无需加强热,且效果更佳、方法如下。在一...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8.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照课本所述的方法进行操作,若用酒精灯加网罩加热,反应完毕待试管冷却后,从试管外不能明显地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须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才能看到黑色粉末里有一些红色粉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江苏省姜埝市梁徐中学刘金城炭还原氧化铜是难做的演示实验。怎样使演示实验效果更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物料配制:用天平称量氧化铜0.8克,活性炭(或细磨的报纸灰)0.1克。充分混合后放在洁净的研钵中细磨(越细越好)。二、制炭、氧化...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八则丁国萍(福建龙岩二中)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装置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学习探讨,我对几个中学化学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简要介绍如下:1.活性碳脱色实验初中化学用碳对滴有红墨水的红色水溶液进行脱...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与合成》是贯穿于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 ,当某个力同时产生几种效果时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为某几个方向上的力是很容易作出的 ,但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 ,做好演示实验 ,向学生展示已知力的效果 ,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动手实验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从而突破力的分解难点 ,有机塑料尺是比较理想的器材。下面利用长约 1m ,宽约 1 0cm的中学劳技课用有机塑料尺和 2 0 0g砝码、细线、两块长 2 0cm、宽、高各1 0cm的木块来说明如何突破力的分解这一难点。1 斜面上物体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的演示方法 :将…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炼成“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10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勇于设计和改进实验。一、改进演示实验在符合直观、简明、可靠、示范、安全、启发等的前提下 ,勇于改进演示实验。例如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 ,用燃烧匙盛硫粉、红磷、木炭等进行实验 ,存在的问题是容量过大 ,点燃耗氧时间长 ,做完实验后仍有剩余物质 ,不易熄灭 ,因而产生多余的 SO2 、P2 O5 、CO等气体污染环境。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方法有多种 ,如在细铁丝一端用锤子砸成小勺 ,或将…  相似文献   

13.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如不及时加以突破,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但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教师为了突破难点,常采取增加作业量等方法,使学生作业负担加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中利用DISLab的特点,分别以数字、图像、表格等形式来辅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在抽象概念的形成、科学规律的得出等难点上进行突破,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对光的作用、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等重要知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用现有实验装置,在一般环境亮度下光路的可见度很低,效果极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折反射演示仪。它具有可见度高,光路清晰,使用方便,应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材中是把黑色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的混和物放入试管里,把试管斜放(口低底高)在铁架台上加热.这样做很难观察到反应后被还原出来的游离态铜.改进方法是,取25×200毫米的大试管一只,套在塑料瓶的直导管上,见图1.再紧捏装有热水的塑  相似文献   

16.
电磁感应的知识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受仪器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只能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无法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笔者改进了原有实验,补充了两个操作简便的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平抛物体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高一物理课本中将这部分内容安排为学生实验.但现在所用的实验仪器,存在一些问题,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对它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一直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实验。其重点是因为它是中学化学中最典型的固相之间的高温反应;其难点在于在要用中学最常用的简易酒精灯(理论最高温度800℃;笔者用热电偶测试:无罩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610℃;带有最优化灯罩的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700℃)加热的方法,获得光泽性好的块状金属铜(熔点1083±0.2℃)。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酒精喷灯(温度1000℃以上)加热,由于灯焰加热面小而集中,虽能在反应试管表面形成铜镜,但往往导至反应管受热部位变形并与内容物熔结而报损,仅就此实验每年云南省至少要报损试管价值八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长度的测量”是高中物理第一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 ,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外径 (或物体的长度 )、内径和深度。实验的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在常规教学中 ,教师一般使用挂图或模型讲解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制作了课件《游标卡尺》 ,该课件包括 :简介、原理、应用、读数方法、读数练习等几部分 ,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 ,特别是对“读数练习”这一重、难点有了成功的突破。本文以课件中“1 0分度游标卡尺的学生读数…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实验原则──“以最少药量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快速度”。在高中二年级硝酸盐分解的有关实验中,如果硝酸盐用量多则分解所需的时间长,而且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反复实验,在硝酸钾分解的实验中,若取半角匙硝酸钾晶体放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当发现液面有气泡时,将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带火星的木炭投入试管中,则会看到木炭呈红热状并在试管内激烈跳动着。这个反应间接证明硝酸钾分解时有氧气产生。该实验只要一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