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教材中关于焦耳定律验证的实验往往是这样进行的:“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观察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这套实验装置虽已沿用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实验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3.
初三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按课本的方法做有几点不足:①电源电压须较高,实验时间较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差不大,可见度小;②在实验前,很难将两管中的油面调节到同一高度;③组装复杂,配件过多,使用不太方便,实验难度大。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实验,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了最简单的“焦耳定律”实验器。且引导学生自制,由教师的演示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内容需经过实验来验证定律。怎样来验证,是值得研究的。 1.例如初三“电功、电功率”一章中的焦耳定律实验,教材要求通过实验改变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来观察其与产生热量的关系。教材中使用了装满煤油的烧瓶,加热后观察体积膨胀情况。但是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并不是用这个实验得出的,而是直接给出的。因此这个实验实际上只起了一个定性比较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上总是以间接经验为主,不可能事事都是  相似文献   

6.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实验器材:烧瓶、有喷嘴的玻璃管或细口径玻璃管、带孔橡胶塞、水槽、热水、红水。 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2.将玻璃管吸满水(红色更好)后,用食指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中验证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相同的烧瓶,内装满煤油及一条电阻丝。瓶口插入带胶塞的玻管,通电后使煤油受热膨胀,然后比较两玻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说明公式Q=I~2Rt中Q与I~2、R、t之间的正比关系。实践感到这种做法有它不足之处。如:(1)为了易于观察,装置中的玻管内径要选大些,但这时液柱升高慢,实验时间长。如选小一些,虽升高得较快,但可见度又差了。而且要同时认读比较两液柱高度很不方便。(2)一次实验后,很难将液柱调回原来的位置。如让其自然冷却复位则要很长时间。不便连堂演示。(3)结束通电时,液柱即开始回缩,不能准确比较两浓柱在停电瞬间时的高度。只能作定性的演示说明。(4)实验时还要电流表,变阻器等,附件较多。针对这些问题,不少杂志发表过一些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的文章。但仍存在实验结果在停电的瞬间即发生改变的缺点。为克服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关于焦耳定律的定性演示 ,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案 ,但大多数实验是采用玻璃瓶加玻璃管 ,通过用电流加热气体或液体 ,用液柱的上升来验证焦耳定律。此类方法尚有几点不尽人意之处 :第一 ,不是电热的直接反映 ,而是通过气体或液体膨胀的间接反映 ;第二 ,必须保证各容器结合部的良好密封 ,否则 ,实验将无法成功 ;第三 ,演示时所用的器材较多 ,装置较繁 ,实验的能见度也受到一定的局限。为此 ,笔者自制的“投影式焦耳定律演示器”采用电流对温度计直接加热的方法 ,在教学中使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一、取材2 80 m m× 2 0 0 m m× 3m m…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焦耳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不仅需要时间长(一般需5分钟之多)、电压高,而且在进行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两次实验中,都需要看表计时并与记忆中的前一次效果相比较,不能通过一次性对比得出结论,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利用气体热膨胀的原理,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焦耳定律演示器,在教学中应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有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是第二节演示运动的合成 ,另一个是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 ,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对此实验进行探索与改进 ,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该实验按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演示时 ,红蜡块在玻璃试管中上升不是作直线运动 ,而是在开始运动时摇摇摆摆 ,继而又“歪着身子”上升 ,因此无法说明它的上升是做直线运动。为此 ,我们做如下改进。1 1 玻璃管的制作利用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二册196页的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普遍感到困难过大:一是煤油受热膨胀率过小,液柱升高很慢,课堂演示太费时间;二是认读液柱高度不方便;三是部件过多,搬运和实验不方便。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试验和改进,做成了焦耳定律验证仪。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13.
焦耳定律演示器的改进与使用河南省周口地区教学仪器站崔传海一、目前的焦耳定律实验装置及其存在的问题1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图1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焦耳定律实验,现行教材提供的装置及方法如图1所示。经实验,笔者认为有不当之处:(1)感温物体选用液体,受热膨胀(...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15.
一、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52页,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的演示实验,如果没有阳光就无法进行。为此,我们对这个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进,装置如图1.1.把一只100W电灯泡安装在支架中点代替阳光,可以解决没有阳光的问题。2.把原来的一只黑白两色烧瓶改为一黑一白的两只烧瓶,安装在支架两端,使两只烧瓶与灯泡距离相等,约3-5厘米为宜。这样,可以使黑白两只烧瓶同时吸收辐射热,既节省时间,又可以直接对比,效果更加明显。3.把玻璃管的水平部分改成内外相平,中间向…  相似文献   

16.
小学热学实验盒王金凤(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热学基础知识是小学自然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编的自然教学大纲,加强了热学知识教学,并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在过去的自然教学中,热学实验只有演示实验,教师使用热胀球,或锥形烧瓶、玻璃管及橡皮塞的组合体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初、高中物理课本都有焦耳定律,在初中课本里介绍了演示实验方法,我认为此实验方法有几点不足: 1.实验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当R、t不变时,只能演示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无法看出电流生热和电流强度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8.
比热演示器的制作及使用杨兆民(河南省平顶山师范学校467000)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的实验,在教学中演示有三点不足:1.装置要求较严为了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除了要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之外,还要确保酒精...  相似文献   

19.
1 指导思想氯气的制取及漂白性是卤素部分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仪器装置复杂 ,耗时长 ,药品用量大 ,并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些不足之处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微型化设计 ,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药品完成该实验。2 玻璃仪器加工图 1  取 0 8cm× 1 5cm的玻璃管一根 ,在距一端5cm处吹起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并把球形两端弯成 1 2 0°的弯管 ,在距另一端约 3cm处向另一侧弯成 1 2 0°弯管 (如图 1a所示 )。另取一根长约 1 5cm的玻璃管 ,在中间吹出两个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两者间距约 3cm ,并对玻璃…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对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只是用文字叙述了实验方法(如果在一个集气瓶里,使硫化氢跟二氧化硫两种气体充分混合)、现象(不久,在瓶壁上就有黄色的粉末)、结论(硫的生成)。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这可能是编者考虑到做该实验较麻烦,并且它们都有毒,会污染环境等缘故。教师若按教材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亦只好去死记硬背该知识点,这是难以牢记的。为此,我构思设计了一种能进行直观演示的封闭型反应仪,用以克服前述的教与学的不足。一、反应仪的构造(如图1所示)图1A.气球  B微型分液漏斗C.广口瓶D.三通管E.玻璃管F.小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