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石跟水反应制取乙炔的实验,不论把水滴入电石或者把电石投入水中,反应都很激烈,且产生大量泡沫冒出。一颗电石投入水中一下子就反应完,反应很难控制。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些资料介绍,把水改为饱和食盐水。把电石投入饱和食盐水反应稍为缓慢,但仍有泡沫产生,还不够理想。我把电石跟1:1酒精溶液反应制取乙炔,反应很缓慢,没有泡沫产生,产生乙炔气体很平稳。将一颗约0.5克电石投入1:1酒精溶液,产生的乙炔气体通入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通入溴水,溴水褪色。换上尖嘴导管点燃乙炔气体,能安静燃烧约十分钟。效果很好。为什么电…  相似文献   

2.
高一化学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有如下不便之处: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2 9页设置了一个用塑料瓶为主要实验“仪器”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不少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至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能会将橡胶塞顶出 ;②熔化的钠球易烧透塑料瓶壁而发生危险 ;③实验操作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供广大教师教学中借鉴与参考。1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量筒各 1个 ,带导气管的双孔塞 1个 ,带橡胶管的尖嘴导管 1根 ,铁架台 (含铁圈和铁夹 ) 1个 ,酒精灯 1个 ,止水夹 1个 ,火柴 1盒。金属钠、水、酚酞试液 ,煤油。2 实验装置 (见…  相似文献   

4.
原高-化学N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的做法是直接将集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通过来回移动试管使反应速度加快。该实验存在操作不便,观察不便,气体与水接触面小,反应速度不够快等不足,因而,在新编教材中,该演示实验已被删去。但验证NO2与H2O反应生成物之一是酸,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关系,在该节教学中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实验目的1观察N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2认识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3认识NO2与H2O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比为…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6.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分组实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虽然装置比较安伞可靠,但操作较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下面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是将钠跟水反应的喷泉实验、钠  相似文献   

7.
8.
铁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初中课本中对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锌片其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可通常在做此实验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锌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铜总是疏松地附着在锌片上 ,且呈现灰黑色。这与课本中描述的现象不相同 ,面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初中生 ,教师客观上无法给学生以圆满的解释。这既给授课带来困难 ,又易使学生产生误解。鉴于此 ,笔者对锌镁分别与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改进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在常温条件下 ,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的锌片 ,其表面析出的铜不是红色 ,而是灰黑…  相似文献   

10.
钠与水反应实验演示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钠与水反应实验演示仪器的结构,设计原理、尺寸,以及使用方法,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提供一种操作简捷、实验现象鲜明、趣味性强、可供商品化生产的新型化学仪器。  相似文献   

11.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1)安全漏斗  (2 )粗铜丝  (3)具支试管  (4 )棉花(5 )有孔隔板  (6 )浓HNO3 或稀HNO3   (7)具支U型管(8)橡皮管夹  (9)带橡皮导管  (10 )锥形瓶(11)NaOH溶液  (12 )橡皮气唧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采用封闭实验装置 ,对环境无污染。②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③功能多 ,可完成 5个反应。(2 )用途 :本实验装置可完成以下 5个反应 ,并可改装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①Cu +4HNO3 (浓 )Cu(NO3 ) 2 +2NO2 ↑ +2H2 O② 3NO2 +H2 O 2HNO3 +NO↑③ 3Cu +8HNO3 (稀 …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铁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中 ,铁和硫反应是一个必做实验 ,其实验装置及操作是 :1 磁铁吸引还原铁粉 ;2 铁粉与硫粉按质量比 3∶2混合均匀后铺于石棉网上 ;3 用一玻璃棒 ,将其一端在酒精灯加热烧红后迅速插入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中 ,铁粉与硫粉即发生反应 ;4 待生成物冷却后再用磁铁靠近产物。 (理论上应观察到的现象 :用红热的玻璃棒点燃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 ,看到铁和硫立即反应并放热 ,呈红热状态 ,红热部分逐渐扩大到全部 ,最后得到黑色的固体 ;反应前铁粉可被磁铁吸引 ,反应后生成的黑色的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此实验的…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用品(1 )仪器 :铁架台、铁夹、硬质玻璃管、洗气瓶、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石棉、调压变压器、电炉丝、导线、小磁铁。(2 )药品 :硫粉、还原铁粉、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图 13 实验步骤(1 )将铁粉与硫粉质量比为 7∶44混和均匀装入硬质玻璃管中。(2 )按实验装置图 ,先检查气密性 ,后装好药品 ,连接好仪器。(3 )把 6块小磁铁放在玻璃管的下端 ,因有磁力的吸引而使小磁铁能克服重力的作用附着在玻璃管外壁。(4 )接通电源和调压变压器 ,将电压调至 3 5V处 ,电炉丝很快发热变红 ,迅速产生电“火花” ,引燃铁与硫…  相似文献   

14.
演示实验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成功的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结合铜和硝酸反应这一演示实验,从实验设置的目的,实验方案的改进和实验现象的剖析三个方面对演示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较多参考用书中有关“苯酚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问题的论述 ,我们进行了实验论证。第一步①配制 1molL- 1 的碳酸钠溶液 (Na2 CO3)。②称取 0 94g苯酚 (C6 H5OH) ,量取 10mL的蒸馏水配制苯酚乳浊液 ,液体出现白色浑浊。第二步 :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 5mL的苯酚乳浊液 ,另取 5mL 1molL- 1 碳酸钠溶液倒入盛有苯酚乳浊液的试管中混合。现象 :白色浑浊立即消失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第三步 :取第二步反应所得 (A)无色澄清溶液做以下试验 :①取一只洁净试管加入 2mL(A)溶液 ,向其中滴加1~ 2d三氯化…  相似文献   

17.
18.
1教具装置图 装置图见图1。 2特点和用途 (1)特点 ①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融合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将钠与水的反应、气体的收集、气体的排出、产物的检验和喷泉现象集于一体。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又能方便地检验生成物,还能增加实验的新颖、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实验通常在试管中进行 ,由于试管里空气的存在 ,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气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 ,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同时 ,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会严重污染环境 ,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 :1 取一体积较大的注射器 ,并连接一段带有滑动开关 (或止水夹 )的输液管。打开滑动开关 ,拔出活栓 ,放入一小块铜片 ,并使其平放在注射器的底部 ;然后 ,推进活栓。2 将导管口浸入蒸馏水中 ,抽拉活栓 ,吸入约 2mL蒸馏水 ;然后 ,将注射器倒置 ,向上推进活栓 ,将其中的空气排净。3 将…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中讲到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由于验证实验较难,所以在教学中常常只讲不做,师生都感到遗憾。笔者经过反复试验验证,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将实验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